朱由学当然晓得海商贸易有多肥,那可不止是聚宝盆,的确就是金山银海。向来对外贸易,都是暴利,这个钱他如果不赚,他就是超等二百五。
顿时就是过年,过年就得启用新的年号,钦天监此时送来,已经是晚了。
朝臣们见机,立即退到一边,东林党只是想把水搅混,五党则是不管如何,非得拔掉东林党在应天府的根底。皇上让他们寂静恰好,再想想说辞,等会再奏,力求将应天诸官一举拿下。
派东林党人去查东林党人,如果能查出来才有鬼,但许弘纲身为左副都御史,他要去,恰是分内之职,理所当然,别人无可抉剔。
贵喜立即尖声叫道:“寂静――”
兵部尚书李化龙启奏:“启奏皇上,贩海之禁,屡经告诫,但仍有人公开违令,出海互市。查其货色,虽不是通倭之货,但此禁不成开,应押回客籍衙门拘审,着各有司衙门晓喻军民,不准私出大洋,兴贩通倭,乃至再启事端。”
朱由学扫了一眼,看到奏折上拟好的三个年号,‘泰昌、天启、崇祯’。朱由学再是汗青渣,也晓得崇祯这个年号,末帝年号,自个得讨个吉利,立即就把这个年号撇一边去。
咦,我没听错吧,所谓的海禁是只禁日本?莫非我汗青学错了?一听海禁就下认识的以为制止统统贸易?
叶向高心中一哂,你一个孤老头子,固然是首辅阁臣,但没党没派的,还能定调子?谁会听你的?
朱由学问道:“李爱卿,你刚才上奏的意义是,我大明私家海商出海,只是不准通倭,而私家是答应出海经商的?”
李化龙话说的文绉绉的,朱由学听得困难,想了想才明白,李化龙说的是禁海之策,有人违背,擅自出海互市,并且不准通倭,通倭就是通日本人。
隆庆元年,开福建漳州府月港为互市港口,除倭外洋,私家皆可前去东南诸国经商。以是我大明海禁,只禁倭国,不由其他诸国,而我大明官商,则从未海禁,每年朝贡所得,皆可抵一成国库之银。“
但听李化龙话中之意,现在大明海禁,他要重开海禁,就得先弄清楚为甚么要海禁。是以朱由学道:“朕对我大明海禁所知未几,有那位爱卿给朕讲讲,我们为甚么要海禁?”
永乐天子曾派郑和七下西洋,但自永乐天子后至世宗天子,我大明根基处于海禁当中,直至穆宗天子,以“市公例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为由,始开端调剂严禁官方私家外洋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