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大神通者哪一个不是活了无数元会的老狐狸,所谓人老成精,他们可不会像初出茅庐的毛头小伙一样,吃紧忙忙地草率行动。并且江湖越老,胆量越小,统统那些‘胆小的’、‘英勇精进的’、‘义无反顾的’,全都消逝在证门路途上了。
清闲能够胜利,天然是因为清闲比其境地更高,看得更远、更全、更清楚。鞭策天道轨迹前的各种铺垫,震惊命数刹时成千上万次的较量斗争,今后埋没更深的后续布局,无一不包含着大聪明。可不但是鸿钧所说的大勇气、大魄力罢了,并且清闲真的只是调换一个证道之机吗?
而这恰是清闲的高超之处。他只是调换一次证道之机,并没有肯定是给谁的证道之机,谁都能够去争去夺。和清闲一比,此前那些不甘一搏,千方百计地尝试的大神通者,只为本身调换证道之机的做法便在不知不觉中落了下乘。
……鸿钧固然目光在看清闲岛,但元神意念早已融入天道当中,感知天数运气窜改。半晌,鸿钧喃喃叹道:“以北冥无尽气运调换一个证道之机,果然是有大勇气、大魄力之人。”
而那些入局的大神通者,可否在博弈的过程中得利,跳出棋盘,摆脱棋子的身份,成为执棋者。这个就要看他们本身的运营是否恰当,眼界是否够高,可否看破棋局,以及他们的造化了。
像白母这般的无上大能天然是在太一之前功成的,并且是在浑沌中冲破,形成既定究竟,然后再返回六合。凡是错过机会,落到太一证道以后的,也只能徒叹时也,命也。因道途有望,不甘一搏而身故道消者,多不堪数。时来六合皆同力,运去豪杰不自在啊!
跟着诸多大神通者投身人间界,或是转世投胎、或是借体托生、或是借尸还魂,乃至是更狠辣的夺舍,各方雄主、英才、奸枭粉墨退场,波澜壮阔的春秋史诗就此展开。
在齐桓公前期,又有宋国子兹甫以仁义闻名天下,继位后励精图治,曾有东宫图治和让国之美的嘉话。因安定齐海内哄,完成齐桓公嘱托,拥立公子昭为齐孝公而申明鹊起。大志勃勃的子兹甫停止诸侯会盟,欲担当齐桓公霸业,一度与楚国争霸,有霸主之名,而无霸主之实。而这子兹甫恰是宋襄公,仁义治国,谓之春秋大义。
甚么名声、荣辱、身份、神话传说,全都是虚的、假的,唯有活着才是真的。只要活着就有但愿。这些大神通者哪一次行动不是谋定而后动,以是他们还活着,还能够冬眠万载悄悄等候机遇。而那些消逝在证门路途上的人却再也没有机遇了,就算他们留下了威名、先人钦羡的传说又如此?
自从冥河、镇元子和太一证道成圣以后,天道对至圣与贤人之间的境地樊篱进一步加固,自此再无证道之人。就是这一层薄如窗纱,看似一捅就破的樊篱,生生困住了无数大神通者,死活迈不出那半步。任你资质纵横,任你才情惊世,各式尝试,在这好像通途般的桎梏面前也得绝望。
就在大多数大神通者还在惊异景望的时候,也有一些沉不住气的人,抱着先动手为强、抢占先机的心机投身人间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