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月三星洞当中,菩提祖师见猴王如此姿势,心中感慨一声赋性难移,下定决计要峻厉管束猴王。
“善哉,善哉!”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欣喜的长颂一声,一挥拂尘,道韵波纹泛动开来,天翻地覆,沧海桑田。祖师道:“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既然有缘,本日合该你我师徒二人见面!”
光阴悠悠,白驹过隙,将近二百余年,未曾留下些许陈迹。
猴王定睛望去,见崖头立一石碑,约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阔,上有一行十个大字,乃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因为孙悟空浑身人性,不通人道,是以祖师命大众引孙悟空出二门外,教他洒扫应对,进退周旋之节,众仙推行而出。
话说这由受六合灵气交合,万物生灵孕育而生的石猴,占有水帘洞一地,自称花果山美猴王,倒也清闲安闲。
“南无阿弥陀佛!该是时候去找四海龙王了!”东来佛祖浅笑地看着美猴王拜别的身影,笑呵呵地东海当中而去。
祖师一番扣问,见其公然求道之心甚坚,遂收为弟子,赐下姓名曰:孙悟空。
猴王听闻四周公然有大德,喜不自胜,要与樵夫同往,被回绝以后,问清路途,出得深林,找上途径,过一山坡,约有七八里远,公然瞥见一座洞府。
菩提祖师遂唤来一名孺子,叮咛道:“门外又来了个求仙问道之人,你且引他入内。”
紫霄宫中,上清灵宝天尊心神一动,从参悟法例当中醒来。
众神遂不再多减轻视。
众猴忙问,美猴王将本身心中忧愁说了,众猴冷静无言之时,只见那班部中,忽跳出来一个通背猿猴,说如此如此。
“本来是个心字!”毕竟乃是灵明石猴,心机聪明,心中赞叹一声造化,晓得对方乃是大神通者,也未曾拍门,先是跳上松枝梢头,摘松子吃了充饥。
美猴王一见,立即倒身下拜,叩首不计其数,道:“师父,师父我弟子志心朝礼,志心朝礼!”
这猴王心有所感,回身一望,只见高山娟秀,林麓幽深,其上一股奇特的气味流转不休,与之前那些妖妖怪怪所居大不不异。
菩提祖师浅笑点头。
这一日,美猴王正率猴群在水帘洞中饮乐,俄然忆起先前数头老猿死去,心中忧恼,堕下泪来。却本来是天数运转,合该美猴王求仙问道,闯下一番威名,故而这才借此激起出其求道之心。
次日,众猴做成竹筏,又饮乐一日。行至第二日,猴王方行。
“造化,造化!”猴王喜得抓耳挠腮,已经忘了之前身后乃是一片空位,“此地定然是有得道的真仙,合该去拜访一番!如果能学个长生之法,也算是对得起我多年驰驱繁忙!”
悟空到门外,又拜了大众师兄,就于廊庑之间,安排寝处。次早,与众师兄学言语规矩,讲经论道,习字焚香,每日如此。闲时即扫地锄园,养花修树,寻柴燃火,担水运浆。凡所用之物,无一不备。在洞中不觉已然过了六七年。
花果山上的那枚仙石,日夜吸纳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通达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猴王立即上山,路途之间碰到一樵夫,乃是菩提祖师再此处收下的大弟子,现在特地为他带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