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慌乱当中,展眼元宵便将至,先前就有寺人出来看方向,且又安插一回,不过乎那边换衣,那边燕坐等各处安设等话。继而又有两个大寺人,领着很多小寺人出来,各处关防,设下步障围幙,又唆使贾府人等进退叩拜等各种仪注。内里且又有官员令人打扫街道,撵逐闲人。
作者有话要说:弄了存稿箱,但愿能收回去吧……TT
如此罢了,元春方笑令世人各题匾诗文,又身分疼幼弟,且知匾额春联俱是宝玉所题,便择了四周所喜之地,令其题咏。一时笔墨暗香,众皆考虑。三春自幼便得教诲,于此却也不甚难堪,又有李纨,一时也是凑成一概。倒是宝钗,倒是最后放下笔来,不比黛玉,原是文不加点,斯须而就。
“女人又是多想,这倒是端庄功德儿呢。”紫鹃不过这么说了一句,就是劝黛玉:“说不得明日还得女人畴昔,总得色色瞧着安妥才好。”如此劝了一回,奉侍黛玉睡下,她方与春纤在小榻上面安设,面上却并无甚欢乐之色,反倒等了半晌,且与春纤悄悄说了几句话,才是安息。
而别的一面,王夫人等日日慌乱,且将那探亲别墅办理安妥,再无不当之处。贾政闻说,也是情意宽畅,且请贾母等入内细细考虑一回,再行装点安妥,再无遗漏不当之处,方择了一个谷旦题本上奏。
一时戏文罢了,贾妃又有颁赐,各个分歧,倒是色色安妥。边上的执事寺人见状,便启道:“时已丑正三刻,请驾回銮。”
倒是王夫人瞧着这般场景,不免往宝钗之处瞧了两眼,见着她还是仍旧,非常端庄温馨,心内方觉欣喜,原微有所动,但到了最后,她未曾多说一个字。贾妃却又隔着屏风见了父亲贾政,父女两个,一个在内安坐,且自垂泪;一个在外躬身而立,非常恭敬,不过说道两句,竟也再无旁话。及等背面游赏园子,她方令笔砚服侍,择取所喜之处赐名,又有春联,且题一绝,道: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宝玉因着独做四首,竟有些艰巨,黛玉见着目光一闪,并未几言,却见着宝钗放下笔来,忽而回身推他,又悄声细语,相互倒是靠近。她不免微微抿了抿唇角,且昂首看向元春:她原是修眉俊目,粉面樱唇,自而秀雅,但是此时锦衣华冠,彩绣光辉,却更添雍容端庄之态,倒是将那面貌也讳饰了去。
说罢,她便将那荷包取下系在惜春身上,自个儿瞧着世人皆不睬会,便又悄悄走回到原处。宝钗已是侧脸看来,相互四目相对半晌,便都偏开脸去。
惜春昂首见着是黛玉,微微一笑,眼中却很有些倦色,口中只道:“不碍事的,原是一时胸闷,这会儿已是好了。”黛玉见着她面色不华,虽用了一点脂粉,到底透出些惨白,因想了想,便将先前春纤所备下的荷包递给她,悄声道:“这原是春纤她们给我备下的一点子糕,你年虽小,只怕身子受不住,且用一点子。”
黛玉见着她如此,也不忍拒了,只得随她去,背面略作打扮,便到了贾母之所。
黛玉不过低头应对,并无殊色。
贾母等见着如此,已然哭的哽噎难言。
贾母等早已按着品服大妆,黛玉与三春等陪着说谈一阵,见着大家俱是欢腾之态,却又屏气凝神,不免心中又有所想,这一日也过的不甚安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