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胤禛大怒的便是曹雪芹正写的这书稿,名曰《石头记》,别名《红楼梦》的是也。此书中一人名为贾宝玉的,清楚便是脱胎于曹雪芹本身,不但本身不求长进,更将其他致仕之人皆呼为“禄蠹”,一味只在脂粉堆中厮混,全然不顾女子名声,这倒还罢了;此书一出,又给官方添了很多茶余饭后的谈资,未免有些浮名在内,此中有人便道雍正帝当年因妄图美色,强夺曹雪芹至爱之人进宫,最后竟是被那女子下药害死。胤禛听了这些只恨得牙痒,痛骂竖子不知世事,活活将本身掰成了个酒色昏君,正恨不能将书稿扯碎,再将面前此人痛打一顿,忽觉面前一黑,竟像是睡了畴昔。
胤禛忽觉一股怪力拉扯着本身,还未明白过来,便不由自主地往阁房而去。待到那一阵晕眩畴昔,胤禛只觉和常日感受分歧,浑身酸痛起来,偶然间抬手一看,竟是个婴儿的手臂,再举目一望,当下发明本身竟附到了阿谁已死的小皇子身上,不免心下惶恐,暗道这身子过分年幼,走也走不得,万一有人返来再补一杯毒酒,只怕二度身故也未可知。正苦苦想着脱身之策,忽见窗外又翻进一人,忙闭目屏息起来。
胤禛听得古怪,心中暗忖大清朝自开朝天子以来,并未有何人得封“义忠”二字;想来此地已非生前地点之处了。一面心下纳罕,却目睹来人从怀中取出一个瓷瓶,强灌入皇后口中,见皇后已无气味,提起床上婴儿,也依法灌入,又将房中如此这般安插一番后,方才拜别。
红楼一本说前事,悲欢聚散尽平常。
诸位道此人是谁?本来恰是曹寅之孙,曹雪芹。雍正活着之时也曾对其有所耳闻,皆道此子恶劣非常,不学无术,只知在内帏厮混;雍正六年时,其父因制造亏空开罪,这曹雪芹倒垂垂通了些情面油滑,于乾隆元年,入外务府做事,与一些宗室后辈交好,乾隆帝又豁免了曹家之罪,虽不及当日鼎盛,也可度日。
“皇上可曾醒了?”一雍容妇人走入房中,唤了几声,见无人应,上前悄悄撩起床帐,蓦地大惊,旋即嚎啕痛哭。
来人不答,只桀桀怪笑道:“现在义忠亲王业已惧罪他杀,皇后娘娘惊骇圣上降罪,祸及娘家,鸩死小皇子后也他杀了。宫人们忠心殉主,放火烧了这清和殿,不幸上高低下竟无一人活命,皆义忠亲王之过耳。”
有情自应成恩德,不肖何必笑荒唐。
浮生辛苦总奔波,似梦却非梦一场。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平常。
下见注释。
此人携着胤禛一起疾走,直至城外方慢下来,奔入一间小院,顾不得喘气,忙将胤禛抱至手中,一叠声喊人。屋内几人听得声响,早都出来了,此中一个医士模样的便接过胤禛去到里间,余下几人同来人进了堂屋,听他将今晚宫中之事讲了一遍,皆面色沉重。一人便道:“现在三皇子弑了哥哥,又蒙蔽圣上,皇后娘娘这一脉只怕也艰巨。现在只要保住小皇子,再做筹算。”正说着,那医士抱着胤禛出来,讶然道:“这事当真古怪,小皇子明显已服了那鹤顶红,却并无甚么大碍。方才小弟已施针令小皇子吐出了那毒酒,再吃些白粥,想来便无事了。当真是吉人天相,况小弟看小皇子龙气甚盛,将来卷土重来,也未可知。”方才说话的那人道:“既是张兄如此说了,可见无碍。现在只是将小皇子托与何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