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会上贾源打了一上午打盹,等皇上走了,伸了个腰瞧瞧一群通体不畅的文臣,嘿嘿笑了两声,表情颇好的筹办回家抱孙子。固然孙子大了不给抱,在他中间呆着也挺好。
说来奇特,自古登顶天时天时人和缺一不成。许是当今龙体每况愈下,厌了朝堂乌烟瘴气,又或许是未着名的启事。浩浩大荡的立储事件,在夏末进入了序幕。
本来世人颠末大皇子一事,心不足悸。只宫里几次传出来动静,朝堂上倒是更加不承平了。
就这,见天的吵,都没个结束的时候。倒是武将和沈阁老几位,老神在在的不发一词。
大皇子不消说。二皇子母妃是四妃之一的贤妃,出自江南书香世家,娶得是户部尚书钱家的孙女,一派清贵。三皇子要弱一些,母妃已经归天,舅家也不甚现眼。虽娶的也是书香家世的蜜斯,职位却不及钱家。两位皇子虽有家室,却都还未有子嗣。四皇子五皇子年事不大,还未长成。
时不待我,天子想起膝下子嗣满打满算一只手数的过来,二选一,还都未有子嗣,不由心中悲惨。
果不其然,过了一小会,皇上穿戴常从命后殿出来,待众臣礼毕,直言道:“克日立储一事争议颇多,几位爱卿皆是肱骨,立储一事只怕还得赖众爱卿了。”
贾赦的猜想是对的,这还未出夏,宫中就传来了动静。皇上克日连召太医,虽无缀朝,却也让人非常担忧。
杜公公站在皇上边上,见到小门徒打了个手势,从速悄声退了出去,不过几句话的工夫,一溜小跑进殿,大声道贺。
文臣不比武将,武将家光爵位就能吃上好几代。文臣一朝退,那就真的两袖清风了。万一运气好押对宝,泼天繁华啊。是以这会都跃跃欲试,想着如何让皇上立了自家主子好担当一国遗产呢。
贾源想的美,皇上却没让他得逞。这会杜公公就在殿外候着,说是皇上召见。
但是当今也晓得,立太子一事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只怕重蹈复辙。但是选谁倒是个困难。
说好不分离,呸!说好你要保举三皇子。立太子一事没有高低串连皇上是不信的,果不其然,国子监祭酒说完,上面就站不住了。总不能让他一个教书的专美于前不是。因而礼部尚书便道:“自古立嫡以长不以贤没错,可另有立子以贵不以长,三皇子但是皇后教养大的,贵否?”
如何选仿佛是个大困难,诡异的氛围在殿内伸展开来。
得了,走不成了。不过皇上也不但叫了贾源和镇国公牛松,另有快退休的沈阁老和六部尚书,满打满算不过八人。世人纳罕,戏肉来了。
贾源和牛松两人都是内阁,牛松还是兵部尚书,私底下两家人同进同出,筹议好了由儿子辈陪跑,他们两个故乡伙可不参与。
“禀皇上,本日朝堂上两位大人的话也不无事理。老臣觉得二皇子年长些,想来更加稳妥。”沈阁老也有本身的小算盘,后继无人愁入场,临了还得为了后代做筹算,一把酸楚泪。
还延后,瞧着皇上哪天万一,再来一回大皇子。世人哑然。
两位皇子就差了几个月,沈阁老徐大人你们两位说这话负心不负心。吏部尚书是个和稀泥的,他的官位还算稳妥,盘算做万年乌龟就是不脱手。这会倒是忍不住翻了个白眼
虽说皇上病了,可就是病了,那也是条龙,余威犹在。这会吵得不成开交的朝臣内心有些发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