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怪旁人,只怪你是贾家来的。姐儿走之前,你们花好稻好的夸贾家,现在姐儿受了委曲,老爷仁慈,没要你们的命可就算是得了大便宜。”于嬷嬷说罢这一句,也不睬会他们,尽管叫拉下去。
林如海本想喝口茶悄悄,实在心中窝火,径直将那官窑青花茶盏摔了个粉碎,半晌方沉声道,“去把于嬷嬷请来,就说我有要事相商。”
于嬷嬷想起一事,“那些个太太的陪房老爷可有筹算?若没有我压着,只怕又要生出事端来。”
“如何于嬷嬷来了,这但是林府的白叟了。”明依澜忙叫人请她,“连着林家太太都要敬她三分的。”
林如海将严骥来信递给于嬷嬷,“嬷嬷也是认得字,你看看吧,我实在是没脸说,是我忽视玉儿了,让她受此委曲。”
于嬷嬷双手合十道,“菩萨保佑,竟真真是一帆风顺。”
王姨娘当头掉了个馅饼,喜不自胜,倒也不敢太表示出来,老诚恳实的表了决计和忠心。
书房的小厮忙给他斟了杯茶。
林忠请了工匠返来修整旧宅,多年未有人住,实在有些陈腐。
林如海忍着气,去拆第三封,这一封是博平郡主府来的,郡主口述,严家骥哥儿代写的,这骥哥儿的字比之林黛玉更是叫人赞美。
第二封是她的丫环雪雀写的,笔迹勉强能看,林如海读着读着神采就差了起来。
赖二家的和诗情并几个小丫环哭天喊地的,幸亏还晓得林府不是能擅闯的处所,赖二等外院管事都没有行动,没产生甚么堵在门口哭喊叫冤的事。
刘嬷嬷道,“就这一个女儿,男人家不懂内宅的事也普通,郡主不是还如许劝林蜜斯。”
一起顺风顺水。
于嬷嬷谢了又谢,又闲话了几句林黛玉幼年的事,跟着丫环下去安设了。
明依澜同刘嬷嬷私底下道,“总算这林大人还不算太傻,我觉得他这个胡涂爹筹办当到底呢。”
林府大管家林福亲身办理,除了积年积累的名家书画真迹等,又有布料摆件等等,最首要箱底压了两箱金子。二管家林忠和于嬷嬷一齐进京,拿了林家的名帖,现在水路安然,倒也不怕赶上劫道的。
于嬷嬷附和志,“高门嫁女,低头娶妻,这贾家二房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员外郎,那里配得上我们姐儿。”
只是于嬷嬷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到了都城先到林府卸下施礼,歇了几日方才缓过来。
于嬷嬷传闻林如海找他,三步并作两步,“老爷,这是出甚么事了,发如许大的火?”
于嬷嬷看动手都抖了,又气又急,“老爷还是派人把姐儿接返来吧,他们荣国府高门大户,林家攀附不起。如果因着贾家,污了姐儿的名声,老奴另有甚么脸面去见老太太去见太太。”
林如海抬高声音道,“我此番送玉儿去都城也是为了她的安危,原觉得她外祖家是个可靠的,不料竟到了这个境地。我让林福来办理,嬷嬷尽快上京,清算了林家的宅子,接玉儿出来。”
“让王姨娘来吧,官宅罢了,也没有甚么太贵重的东西,嬷嬷再挑了好的带去都城给玉儿使。”林如海亲身扶起于嬷嬷,叹道,“幸亏大多东西都在姑苏老宅里,林禄两口儿是忠心之人。”
赖二家的眼睛里几近喷出火来。
明依澜道,“嬷嬷这是和我客气了,黛玉和我亲女儿有甚么不同。快起来吧,到都城几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