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时,段夫人已执了一封信笺出来,细心交代了吴瑞家的,又将带到那府上的东西一一装好,酬酢客气两句,便着人送了她出去。白芷一面清算茶盏,一面体贴道,“太太没事罢?我瞧着那会儿吴婶子和您说话时,您有些恍忽了似的。”
段夫人表示白芷扶起吴瑞家的,含笑道,“吴嫂子客气了,家里一贯都好?听哥哥说你那小子愈收回息了,打理的几处买卖都极好,等年后只怕要再支几个铺子与他管呢,这可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又嗔着白芷,道,“还不快给吴嫂子看座。”
段夫人俄然听她提及女儿,垂垂回过神来,沉吟半日,点头道,“我晓得了,多谢吴嫂子。我另有一封信要你带给哥哥,你稍待半晌。”
吴瑞家的闻谈笑道,“无妨事,鄙谚说的好,天下没有不通风的墙,那齐氏可不就是一块陈年烂砖,搁了太久无人打理,早就一推即倒了。也怪她男人不争气,当日姑爷和前头那位和离时,也是遣了很多银钱与她,本来尽够她度日了,谁知不到几年的风景竟被她男人败光了,还落了一身的病。现在她小子又赶上结婚的年纪,家里正愁拿不出聘礼呢,幸亏姑太太提早想到了她,再晚一步,她可就要上姑苏公主府去打抽丰了。”
吴瑞家的听她问的入港,对劲一笑,却不由抬高了声音,道,“先时太太只问她,姑爷和前头那位究竟如何回事,她倒是支支吾吾,究竟如何也说不上来。难为她一个乳母,不晓得也情有可原。厥后她却本身说出来,本来那位和现在的将军是旧了解。提及那建威将军原是行伍出身,暮年倒是跟着驸马都尉在京畿十二团营的,都尉尚了公主便解了职务,可这位将军还是在军中,仰仗着都尉的根底扶摇直上。他倒是惯常出入公主府的,传闻侍营私主都尉有如亲生父母,在都尉面前也有半子之称。这还是暮年间的事,那会子那位郡主娘娘也还小呢,恰是豆蔻韶华、青梅竹马。”
段夫民气中全无预期的高兴,反倒是那淡淡的酸涩一向挥之不去,她望了望窗外,廊下的一丛月季正盛放得如火如荼,隔着幽幽碧纱,却也透出几分含蓄昏黄,或许是因为它们终不及蔷薇艳烈娇美,才会被其他物事这般等闲地蔽去色采。
不过半柱香的工夫,白芷便领出去一其中年仆妇,穿着光鲜面庞饱满,见了段夫人一径问安,口中只唤姑太太。本来来人恰是段夫人娘家哥哥――应天府尹段玉山府上的管家娘子吴瑞家的。
吴瑞家的笑过一阵,却没比及她料想中的同仇敌忾――良家明净女子对于不守妇道的败德之人的不齿鄙弃,不由细细打量起段夫人,只感觉她神情中透着一抹恹恹,便怀着多少慈悲心,以己度人的安抚起她来,“姑太太别急,这事说大不大,说小可也不小。我临来之前,太太特地叮咛了,这齐氏原是穷怕了的主儿,不愁撬不开她的嘴,只是不能操之过急了,须得让她晓得我们拿捏着她一家性命,是她上赶着求着我们。再者,这桩事若说做做文章也使得,姑太太细心想想,岂有母亲丧德,女儿尚能有好言传身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