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锡琮面含愧色,垂首道,“臣刚才之言皆出肺腑,愚顽之处幸得皇上谅解。然臣尚存私心,本日大胆倾于御前。臣不想结婚,并非不喜皇上皇后择选之人,而是臣从未想过要结婚。”
李锡琮举手加额,恭敬叩首道,“臣有罪,但凭惩办。只求皇上念臣与母亲别离近二载,许臣不世之恩情。臣铭感五内,顿首泣拜。”
天子双眉皱紧,死力回想本身当日是否真对其有过承诺,半日才想起那不过是送他出征之时,本身随口一语罢了。他自是不便否定,也偶然否定,到了此时他更有些猎奇,此子执意滞留京师尚能翻出甚么风波。
一语罢了,天子已勃然做怒,“猖獗!谁给你的胆量如许同朕说话。亲王就藩,是祖宗定下的端方,国朝百年从未有变,莫非到了你这里,便有了实足推搪的借口?还是你不放心你五哥的江山基业,定要亲眼看着他登上这个御座,才肯放心分开?”
那紫檀戒尺斯须便至,内臣上前请李锡琮除了公服,脱去冠带。他一一从之,复又跪下叩首道,“臣谢皇上隆恩。”起家之时,已是身着素白中衣,没有涓滴踌躇,便即俯身刑床之上。
不一时那乌黑刑床已抬入殿中,余人只当天子要杖责宁王,正自面面相顾,只听天子道,“去西边暖阁里,把那柄紫檀戒尺拿来。”见李锡琮面色刷地白了一道,便轻笑道,“朕晓得你这些年很有历练,天然更禁捶楚,也不必费事用杖子了,只拿你小时候挨过的那枚戒尺足矣。朕倒要看看,你是不是比小时候更恶劣。”
李锡琮听着天子一声声喝问,心下只在策画接下来要说的话,待其语罢,当即顿首道,“臣出身寒微,母亲常日里也常教诲臣恪守端方,不敢逾制。只是臣身为人子,却不能不存侍母之心。皇上说到旁人,宫中各位娘娘却并没有一个似母亲那般,独一一子之人。旁人得享嫡亲,臣母子二人却才相见不久,便要分离。臣常常思之,唯有展转难眠,痛彻心扉。”
内臣手执戒尺,只觉此物甚是新奇,稍作挥就能猎猎生风,掂在手中却沉沉如坠,略微适应了一下,便依着端方将那戒尺先置于宁王臀峰处。尚未抬手,忽听李锡琮仰首道,“臣本日策马前来,故请旨笞背,望皇上恩准。”
如是想着,天子冷冷道,“你那里学的一身奸商气,拿如许的事和朕作价!朕当日的话,你既内心一向记得,为何不一早宣之于口?偏要比及现在来堵朕的嘴,让朕不得不该允你。我且问你,你是甘冒违逆君父之罪,也非要如此这般和朕还价还价么?”
李锡琮再欠身道,“臣不敢欺瞒皇上,实是从未考虑过此事。臣自忖另不足力,可为国,为君父效力疆场,只要皇上一令既出,臣万死不辞。”
这话似在天子料想当中。他眯起双目,眼中便少了多少温度,提大声音问道,“如何,你看不上朕和皇后为你选的人?”
这话说得非常哀婉动情,声音里暗含着害怕的轻颤,连双目中亦蒙上了一层薄薄水气。但是李锡琮到底是哭不出来的,他垂下视线自嘲地想,倘若现在他流下两行热泪,那御座之上,他该称作父亲的人会不会立时便信赖了他?――只怕一定。
他待要撩开衣摆,天子已摆手道,“不必跪了,你方才已谢过恩了。朕是要你长个经验,今后行事说话不成肆意为之。孝心虽贵重,但祖宗端方亦不成违拗。朕姑念你幼年,应你之请,脱期一年。望你此后好自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