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的时候朱元璋没有想那么多,但过后一想,细思极恐啊,幸亏统统都是有惊无险,幸亏上天眷顾,让他赢了这场豪赌。
张士诚的部下吕珍率众把雄师团团围住,诡计拖到张士诚再派兵马来,好一举毁灭徐达、常遇春等人。
他满心觉得朱元璋要攻打武昌,还自作聪明地对陈友仁讲了一番“以逸待劳”的战略,成果却被朱元璋摆了一道,错失了偷袭应天府的最好机会。
常遇春奇道:“不测?甚么不测?国公就是不想韩林儿出事才去救援啊?”
陈友谅白眼一翻,“四弟,叫你多读点兵法,你老是不听,晓得甚么叫以逸待劳吗?朱元璋想攻打武昌必定劳师动众,我们趁机养精蓄锐,等他军队刚到武昌颓废不堪之时,我们再给他迎头痛击,定会事半功倍。反之,如果攻防对调,他防我攻,那吃力的就是我了。传闻现在应天府城门大开,百姓出入普通,如果真是兵力空虚,朱元璋还敢如许有恃无恐吗?说不定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出征安丰只是做做模样,哪个傻子会不顾本身老巢的安危去救韩林儿那样一个草包?”
朱元璋就命徐达等人持续攻城,本身带着兵马去找韩林儿,在途中找到韩林儿并将其护送到滁州才返回应天府。
陈友谅就分歧了,他气得捶胸顿足,破口痛骂:“骗子!骗子!朱元璋这个小人不得好死!”
不成能!陈友谅和张士诚同时收回吼怒,朱元璋应当在应天府筹兵或者在攻打武昌的路上了,如何也不成能呈现在安丰。但是探子们随后带回的动静却让他们不得不信赖这个让人难以置信却又千真万确的究竟――朱元璋没有在应天府筹兵,也没有在攻打武昌的路上,他亲身率军到安丰救韩林儿了。
他的表情非常高兴,此次出征安丰,不但救下了韩林儿还保住了应天府。救出韩林儿的事情使他获得庞大的名誉,现在谁不赞他的忠义之举,每小我看他的眼神都充满佩服和热切,很多将士慕名前来投奔。同时贰心中悄悄欢畅,刘福通一死,韩林儿又在他的摆设节制下糊口,今后再也没有人能对他发号施令了。
且说徐达、常遇春等人率军赶往安丰途中,刘基悄悄找到二人说道:“徐将军,常将军,你二人都是刘某值得信赖的人,刘某就不兜圈子了。我们三民气知肚明,国公为了忠义不得不去救韩林儿,但是如果韩林儿和刘福通不幸出了不测那可怨不得别人,国公今后也将不再受任何人统领。”
陈友贵被冻感冒了,说话瓮声瓮气,但不影响他拍马屁,“大哥真是绝顶聪明,早就看破了朱元璋的险恶用心。”
陈友仁问道:“为何我们不趁应天府兵力空虚之际顺江而下主动反击?”
陈友仁惊出一身汗来,“竟然是如许,我就说朱元璋如何会大张旗鼓分兵去救韩林儿,本来是用心利诱我们,还好大哥警悟啊。”
“哈哈!跳梁小丑罢了,焉敢跟我斗!”毛骨悚然的笑声中,放肆高傲的陈友谅便做出了一个让他悔怨毕生的决定――错失了攻打应天府的机遇,留在武昌等着朱元璋自投坎阱。
徐达心机敏捷,转念一想便明白了刘基的意义,挤眉弄眼地拉着常遇春到一边附耳低语。听得常遇春几次点头,恍然大悟,“我晓得如何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