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势并没有就此停歇。到了八月中旬,中书省奏请设吏、户、礼、兵、刑的、工六部,部设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
前面就说过,文武官员相互弹劾的奏折在御书房堆成了山,朱元璋将这些奏折留中不发,下旨封常遇春女儿为太子妃,就在武将觉得他故意和武将个人拉拢干系的时候他又封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为太子良娣。这一手均衡之术没玩好,文官心安了,武将反而更气愤,有些将领干脆悲观应战。
宋濂哪有表情品茶,站起来也不坐椅子,短促地说道:“本日朝堂上费将军、周将军顶撞皇上,斥责皇上办事不公,皇上勃然大怒,当场庭杖了两位将军。两位将军不平,再次触怒皇上,皇上已命人押送两位将军回府闭门深思。教员怕皇上一时打动,形成不成节制的局面,特让门生来请皇后娘娘劝劝皇上。”
马秀英叫人领宋濂进殿,本身换了燕居冠服,款款而出,“叫宋学士久等了,此为何事而来?”
下了朝,胡惟庸用心指导不敢指责朱元璋的淮西武将把锋芒指向江南文官,迁怒于对方。
两人不平提出去官,言语非常狠恶。
其他官员为两位将军讨情也被朱元璋采纳。兔死狐悲,群臣虽不敢多说,不免生出一丝异心,感慨本身今后的运气。
因为就在客岁八月初,徐达率雄师攻陷多数,赶跑元顺帝,灭了元朝,能够说武将在此战役中丰功伟绩。岂料朱元璋在任命六部官员时较着的公允和封赏不公,顿时如同一盆冰水将热忱高涨的武将淋了个透心凉。
周德兴,郑遇春与费聚、陆仲亨等人都是十多年的老友,见老友被训的训、贬的贬,心中不平,当时就想找朱元璋讨个说法,好不轻易被汤和劝住。
可惜明天好景不长,逊影泡上的茶水还未放凉,就有宫人通传,宋濂求见。
积怨已久的武将当庭鼓噪,脾气朴直的费聚与周德兴直言朱元璋不公,是否鸟尽弓藏。
众武将把文官团团围住,痛骂他们勾引朱元璋,如果不是在皇宫,恐怕这些人都拳头相向了。但是固然没有脱手,相互已有水火不容的趋势。刘基担忧长此以往,君臣反面,百官排挤,影响朝廷稳定,故而特叫宋濂前来乞助马秀英化解这段积怨。
朱元璋准其奏,在奉天殿召见了群臣,商讨六部所应掌管的事情,设中书总领六部,并在群臣中遴选官员任命六部官员,于本日宣布官职。
宋濂愁眉蹙额,再三作揖,“现在百官风声鹤唳,民气浮动,如果任由局势生长下去,恐会摆荡我朝底子。只要皇后娘娘的话皇上才气听出来,请皇后娘娘毋拘末节,以社稷江山为重。”
本来江山初定,朱元璋一方面整饬吏治,规复经济出产,一方面持续完成同一天下的大业。他深知打江山靠武将,治天下靠文臣,又恐武将功高震主,故意想把兵权从那些身经百战的功臣手里收回来。只因北方还没有安定,南边也另有别的叛逆兵反叛,一时不便撤兵,只好一向拖着,但垂垂在朝堂上开端重文轻武。
“产生了甚么事?”马秀英见他神采焦心,满头大汗,仓猝让宫人扶他起家看座,端来茶水。
宋濂叹了口气,清癯的脸上暴露愁磨难过的神采,“本日朝堂上,皇上任命了六部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