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机遇终究来了,政治灵敏的胡惟庸发觉到一个汗青规律,每个建国天子在坐稳天下后都会鸟尽弓藏,为了保卫稳固皇权而诛杀掉功高盖主的谋臣武将。朱元璋固然还没有痛下杀手,屠刀却已高举。而他想要被朱元璋重用,就必须成为朱元璋手中那把杀功臣的刀。
但是马秀英和刘基的连番行动打断了胡惟庸的打算,他毫不能容忍这些人坏了他的事。如果朱元璋被这些人劝息了肝火,不再举刀,那他就没有效武之地了。以是他假装不知李善长的表示,宁肯冒着获咎李善长和淮西一干官员的风险,也要粉碎掉马秀英和刘基的筹算。至于冯国胜和朱升,只能说对不起了,在通向权力的台阶上,任何人都只能是他的垫脚石。
他几次明示表示胡惟庸,想尽体例禁止胡惟庸上奏,乃诚意存幸运胡惟庸所奏之事与马秀英等人无关,但是胡惟庸偏要一意孤行,乃至采取的是这类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手腕。他也不晓得胡惟庸到底想干甚么了,但他晓得胡惟庸已经不再是之前阿谁唯唯诺诺,惟命是从的弟子了。
朱元璋并不亲身翻阅,而是对身边的司礼寺人说道:“念!让百官都听听皇后写的甚么。”
司礼寺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如同接烫手山芋普通接过奏折,心惊胆战地呈于案几上。
胡惟庸垂首答道:“微臣不知,微臣只晓得皇后把信给了刘太史,刘太史仿佛又把信交给冯将军和朱学士。”
朱元璋缓慢地瞟完奏折,用能把群臣冻死的声音森冷地问道:“皇后的手札呢?”
群臣再度被胡惟庸的话惊呆,已经得空去猜想他的心机。
“嗤!”群臣倒吸了一口气,这动静比听到元人反攻还让人震惊,很多人捂住胸口,仿佛心脏已经超出了接受的负荷,大殿里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能闻声。
李善长一贯的安闲平静荡然无存,面色灰败,心中涌起一股被人叛变的痛心。昨晚他和胡惟庸商讨的时候胡惟庸一点口风都没泄漏,仿佛全权服从他的安排。但是朝堂上胡惟庸却俄然做出这类措手不及的行动,不但是群臣震惊,就是他也料想不到。
“把奏折呈上来。”朱元璋神采出奇地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