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转回书房,就见李存义伸长脖子张望,胡惟庸倒比自家弟弟还沉得住气,双手交于身前,不急不躁的模样。
“现在还不是时候,皇上余怒未消,再刮风波,只怕你我都讨不到好。”李善长不放心,又丁宁了一次,“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办。操之过急只会适得其反。”
两人起家相迎,李存义连声问道:“大哥,他二人说些甚么?”
“主子这就去宣旨。”司礼寺人楞了楞,忙不迭地退出大殿。
李善长冷冷地看了胡惟庸一眼,绝望地闭上眼睛不再说话,耳边传来胡惟庸清楚的声音。
第二日早朝时分,朱元璋扫了群臣一眼,用心问道:“费卿和周卿为何不上朝?”
“刘基老儿实在奸刁,他这是在拉拢民气啊。”李存义恍然大悟。
“如许不是便宜了刘基?”胡惟庸心有不甘,他好不轻易教唆武将与文官相争,还想坐收渔翁之利从百官中脱颖而出,两方如果不闹了,哪有他表示的机遇?
“元人贼心不死,乘我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府反攻,兵锋已抵通州。请皇上出兵救济!”李善长刚好接到一封加急快报,不慌不忙地奏道。
李善长的手在桌上敲击了几下,沉吟半晌,说道:“先如许办吧,你二人代表我去拜访淮西官员,让他们稍安勿躁,不要再与江南官员作对,统统由皇上圣裁。”
未几时,费聚和周德兴奔进奉天殿,这二人得了司礼寺人的提点,固然身上还带着伤,仍然忍着痛恭恭敬敬地跪下,叩首道:“罪臣触怒圣颜,罪该万死,求皇上恕罪。”
司礼寺民气领神会,立即宣道:“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这顿时候李善长一向很低调,朱元璋见他俄然抢在别人之前发言,顿时来了兴趣,先问李善长,“韩国私有何事上奏?”
朱元璋若无其事地对司礼寺人说道:“派人去问他们思完过了吗,思完过就滚返来上朝。”
胡惟庸嗫嚅道:“门生……”
李善长语重心长地说道:“刘基虽是我的敌手,但我也不得不承认此人足智多谋,目光卓远,凡事看得很透辟。就像此次,不管是为了淮西官员的好处还是为了朝廷的稳定,我都不能回绝他的要求。若我放手不管,比及皇上一一击破,才是置我们于万劫不复之地。唯有连合起来,不给皇上发难的机遇,我们才有翻身的余地。”
胡惟庸眼睛一亮,仓猝问道:“教员有何高见?”
李善长把事情讲完,嘲笑一声,“刘基妙手腕,竟搬动皇后为费、周二人讨情。”
“臣等遵旨!”群臣再一次下跪。
朱元璋龙颜伸展,哈哈大笑,“朕励精图治,勤于政事,也不能让你们做臣子的偷懒。”
常遇春和李文忠出列领旨。
李善长神采大变,冲到胡惟庸前面,喊道:“臣亦有奏!”他趁着下跪的机遇,冒死对前面的胡惟庸使眼色。明天他已警告胡惟庸现在不能急,弹劾马秀英和刘基的事要缓一缓,为何此人竟不听劝止?之前他还以为胡惟庸比李存义都沉稳,想不到此人行事如此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