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下守了十余名精干男人,都普通的玄色皮袄,前后两片铁片甲拴束,其他手脚上倒是皮甲掩住,头上都是一顶棉头包巾,各执刀枪兵刃,包巾上刺绣了“精卒”两个大字。一队人在风雪中都站得划一,竟无半分整齐,那威武气势劈面而来。
说罢朝扈三娘一礼道:“大头领在上,部属先去了。”三娘对劲的点头道:“你且去吧,公事要紧。”说罢那左郎官领动部下复巡查去了。
不一日到了河中府,天气越加寒凉起来,到了城内安设后,三娘便教裴宣、杨林问城内裁衣店制取棉衣,每个小喽啰都发付一套新棉衣与棉鞋,好穿了上路。过了三五日,棉衣鞋都置备安妥,分发下去后,世人皆欢乐非常。随后又接着赶路,一起无话。
裴宣赞道:“端的比官府还好,若为小吏时,便一辈子做个小吏,非科举没有出头之日,盗窟此举,只问功劳,便能教报酬盗窟而戮力向前。”
三娘不解,仓猝扶起时,邓飞笑道:“真是巧事,在这等去处赶上杨林哥哥。”本来那大汉姓杨,名林,祖贯彰德府人氏,技艺精熟,多在绿林丛中安身,江湖上都叫做锦豹子杨林。
一行人推着车马在小店前歇住马,自有小喽啰排布车马,喂马,看车,一应事物都井井有条,倒是三娘在出行前便安排好了统统事件。裴宣等人看三娘分拨差事,都有条有理,涓滴稳定,又有法度管束,就连一应赋税物事都计有编号,迟早另安排人点算,分毫不差,便更加钦服。
三娘道:“这镇中买卖十之七八都是寨中买卖,来往客商,寨中是不抢他们的,但只消每千文货色缴二十文钱的厘金,便可通畅无阻的通过此地,不带货色的旅人,也只收一文过路厘金,便保安然通过,是以来往之人甚多。附近村坊也都缴供奉,缴了供奉以后,寨中保他村坊安然,不会有强盗贼寇来行劫。”
说道这里,那左郎官笑道:“好教各位豪杰晓得,我统带这队人便是盗窟巡防访拿司的小队,迟早巡查各处,不但要缉捕强盗贼寇,便是有小偷地痞,也是要管的。”说到这里,那左郎官朝世人一拜,随后道:“小人另有公事在身,诸位先请招贤馆稍候,馆内从议官会接待各位,小人要先办公事去了。”
这天到了华州,望得少华山时,天气暗淡下来,不一时飘起了鹅毛大雪,世人忙赶过一处山坳时,只见前面山脚下一片市镇排布开来,总有七八百户人家,走近看时,只见立了一个牌坊在道口,上书“少华北口亭”五字,内里卖酒的、卖肉的、卖菜的、打铁的、裁衣的、开店的,一应俱全。
听邓飞说了杨林事迹后,三娘等都是大喜,众豪杰都来见了,便在店内摆布下一桌酒食,世人都让三娘坐了主位,柴进与公孙胜一左一右坐了,裴宣、杨林、邓飞、孟康顺次坐定,大碗筛下酒来,一同欢饮起来。
这小店中杀翻了四五口猪,方才让每个小喽啰都得了一份酒肉,吃饱喝足后,三娘与世人又接着上路。
歇了马后,三娘请公孙胜、柴进、裴宣一同进店,才到门口,没想内里邓飞笑呵呵的拉着一条大汉走了出来,只见那大汉手里提着一根浑铁笔管枪,生得头圆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细膀阔,见了三个纳头便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