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衙门了。”瞿陈氏亲手替沁瑶盛上一碗羊麋粥,令她趁热吃,“这些日子朝廷仿佛要编辑甚么词典,翰林院特推了你哥哥主持事件,这几日忙得不成开交,就连前日去书院接你,都是特地跟院史大人告了半日假,返来后写写画画,弄得很晚才睡。”
常嵘见了沁瑶,忙笑道:“世子晓得本日瞿蜜斯要去青云观,特让我和魏波在此处候着。他这会去卢国公府找蒋三公子有点事,一会忙完了,便去青云观找瞿蜜斯。”
清虚子痛痛快快地便将昨日在仓恒河下瞥见的景象大小靡遗都奉告了缘觉,说完,尤觉不敷,又将本身在棺中搜刮来的经卷悉数呈给他看。
沁瑶本就心中有鬼,听了采蘋这话,愈发如坐针毡,唯恐一会哥哥会俄然发难,逼问她都跟哪些人在一处。
说完,见母亲固然神采不虞,到底没出言反对,悄悄松口气,忙一溜烟出来。
清虚子料得分毫不差,师徒三人刚进房,连茶都未喝上呢,福元便跑出去道:“师父,缘觉方丈来了。”
沁瑶听到“嫁人”这两个字,内心突突直跳,不敢接腔,只低头一个劲地饮粥,好不轻易吃完,便对母亲道:“阿娘,昨日我跟师父在五牛山发明了邪物,本日需获得观里跟师父筹议对策,时候不早了,这就要走了。”
沁瑶原觉得缘觉仍会像上回一样带着一众座下弟子随行,没想到身边仅跟着一个小沙弥,神采也模糊透着孔殷,全不是平常那副不紧不慢的模样。
沁瑶听了直笑,“阿娘,您该欢畅才是,哥哥被皇上点到翰林院这才多久,院史大人便让哥哥主持编辑词典,申明院史大人正视哥哥。”
“他昨晚不在寺中。”清虚子边拭汗边道,“我昨晚久等他不回,便给他留了话,估摸着这个时候他该来了”
只脸颊上模糊可见红云,不知在想些甚么。
说着,想起甚么道:“前两日冯家大娘和初月在我们家来串门,说伯玉这孩子自到了大理寺,已办了好几桩得力的案子,大理寺卿刘大人往吏部递了奏呈,过不几日便要擢升他做大理寺推丞呢,从主簿到推丞,可不是连升三级吗?你爹听了,也直说伯玉这孩子不差,今后难保不会出朝拜相呢。”
沁瑶死力做出不害臊的模样,点点头,重坐回车上。
说着,将师父挂在树上的巾帕取了下来,递给他擦汗,问道:“师父,缘觉方丈如何说?”
沁瑶本日头一回近间隔打量缘觉,见他生得端方明朗,一身书卷气,忽生出一种错觉,恐怕哥哥年长后,也会跟缘觉身上的气度普通无二,两人固然年纪分歧,却都是儒雅清逸到极致的典范,只是不知为何缘觉遁入佛门多年,举手投足仍不太像削发人,反倒有几分当世大儒的影子。
采蘋脚步微缓,想起昨日见到的那位俊郎君,心知肚明地咳嗽一声,这声音如同一声炸雷,总算将沁瑶唤得神魂归位。
听完这话,缘觉蓦地起家,拿了经卷到窗前,借着晨光一页一页细看,好久以后,神采变得暗淡至极,寂然放下经卷,看向窗外道:“莫非河下弹压的竟是玉尸?”
掀帘一看,见是常嵘和魏波两人骑着马候在车前。
采蘋倒水返来,一进门便见沁瑶正散着头发对着镜子发楞,一头秀发如云,衬出她腰肢纤细,侧脸温馨美好,标致得如同画中人儿普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