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有着城墙在,但站在城墙之上的大梁兵士,被北夷人的箭枝所伤的,被北夷人像是套马普通套住了脖子拉扯下去的,也毫不在少数。
可仇敌都已经来了,这仗总不能不打吧?
虽是第一次上疆场,但沈熙的表示……
沈熙上折子请罪,再自请回京,不过也就是以退为进罢了。
他先退上这么一步,让辽城的百姓们如愿了,但在疆场上真正作主的还不是他?
无法之下,也只能应了。
换一句话说,这就是民气所向!
沈熙的身份本就贵重,再加上这里还是辽城,如果沈熙出了甚么事,只怕辽城的百姓会当场就将他给撕了!
但如果景泰帝真的一道旨意将沈熙召回都城……
李成也确切没甚么底气发怒。
仇敌已经兵临城下,恰好大梁这边连到底该由谁领兵都没能肯定,这一仗要如何打?
有了沈熙出战,辽城的将士们天然士气高涨,内心对北夷人的那点害怕更是半点不存,一个个的都热血沸腾嗷嗷叫着往外冲,誓要将北夷人赶出大梁的国土。
而沈熙,也确切没有叫辽城的百姓绝望。
穆宗都已经驾崩几十年了,如许的说话天然是再牵强不过,但架不住辽城的百姓们乐意信赖呀!
惊骇,再加上李成对辽城将士的掌控力不敷,北夷的第二次进犯大梁再次以败北告终。
只不过,让李成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步退了,就再没重新走返来过。
打了这场败仗,沈熙倒没有今后就洋洋得意起来,而是在这一战以后当即就写了折子让人连夜送往都城,向景泰帝请罪。
沈熙不但请了罪,还在折子上诉了好一通的苦,道是既然辽城之乱已经停歇下来了,那他也该功成身退回都城了。
纵是李成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但他在辽城本就不得民气,还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李成之前是不信赖有甚么人是生而知之的。
按着李成的设法,沈熙不过是个尚未及冠的毛头小子,就算在中军都督府练兵练得像模像样的,却也从未领过兵,更别说是兵戈了。
也就是在这时候,前次尝到了长处的北夷人再次卷土重来。
天然是私行干与战事的罪了。
李成原是不允的。
若沈熙是景泰帝点的辽城之战的将帅,那他打了败仗天然是件大丧事,更是一个大功绩,但恰好沈熙不是,还是以那种体例领的兵,就是沈熙不说,景泰帝也必会晓得辽城产生了甚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