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曰:补高低者,从之;治高低者,逆之。以地点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堪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鄙人,取之上;病在中,旁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异化,此之谓也。
帝曰:天不敷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低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低,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此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前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能够知人之形气矣。
岐伯曰:高低之理,阵势使然也。高贵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天赋,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无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但是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终始分歧,其故何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肉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该不消者,何也?
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敷以言生化。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