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近谋远者,劳而无功;释远谋近者,佚而有终。佚政多忠臣,劳政多怨民。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残灭之政,累世受患。造作过制,虽成必败。舍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教人者顺’。逆者乱之招,顺者治之要。
抱道
品德
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隽誉彰焉。
义兵
号令
夫能扶天下之危者,则据天下之安;能除天下之忧者,则享天下之乐;能救天下之祸者,则获天下之福。故泽及于民,则贤人归之;泽及虫豸,则贤人归之。贤人所归,则其国强;贤人所归,则六条约。求贤以德,致圣以道。贤去,则国微。圣去,则国乖。微者危之阶,乖者亡之征。贤人之政,降人以体。贤人之政,降人以心。体降能够图始,心降能够保终。降体以礼,降心以乐。所谓乐者,非金石丝竹也,谓人乐其家,谓人乐其族,谓人乐其业,谓人乐其都邑,谓人乐其政令,谓人乐其品德。如此君人者,乃作乐以节之,使不失其和。故有德之君,以乐乐人。无德之君,以乐乐身。乐人者,久而长。乐身者,不久而亡。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成无一焉。故夙兴夜寐,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怜悯之心,仁之发也。得已得人,德之路也。令人均平,不失其所,道之化也。
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表里失宜,祸乱传世。
犯上者尊,贪鄙者富,虽有圣王,不能致其治。犯上者诛,贪鄙者拘,则化行而众恶消。
去害
一令逆则百令失,一恶施则百恶结。故善施于顺民,恶加于凶民,则令行而无怨。使怨治怨,是谓逆天。使仇治仇,其祸不救。治民使平,致平以清,则民得其所,而天下宁。
圣王之用兵,非乐之也,将以诛暴讨乱也。夫以义诛不义,若决江河而溉爝火,临不测而挤欲堕,其克必矣。以是优游澹泊而不进者,重伤人物也。夫兵者,不祥之器,天道恶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夫人之在道,若鱼之在水,得水而生,失水而死。故君子者,常害怕而不敢失道。
圣贤
出君下臣名曰命,施于竹帛名曰令,奉而行之名曰政。夫命失,则令不可。令不可,则政不正。政不正,则道不通。道不通,则邪臣胜。邪臣胜,则主威伤。
大臣疑主,众奸会聚。臣当君尊,高低乃昏。君当臣处,高低失序。
夫贤人君子,明盛衰之源,通成败之端,审治乱之机,知去就之节。虽穷不处亡国之位,虽贫不食乱邦之禄。潜名抱道者,时至而动,则极人臣之位。德合于己,则建殊绝之功。故其道高,而名扬于后代。
众疑无定国,众惑无治民。疑定惑还,国乃可安。
利一害百,民去城郭。利一害万,国乃思散。去一利百,人乃慕泽。去一利万,政乃稳定。
废一善则众善衰,赏一恶则众恶归。善者得其祐,恶者受其诛,则国安而众善至。
明净之士,不成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成以威刑胁。故明君求贤,必观其以是而致焉。致明净之士,修其礼;致节义之士,修其道。而后士可致,而名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