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贞德元年,真宗下诏斥责这类不正之风:“诸州民诣阙举留官吏,多涉秉公,或非素愿。自今百姓僧道,更不得辄诣阙庭。如敢违越,其为首者论如律。”
做天子就是如许。孤家寡人一个,哪怕是最靠近之人,都要防备一二,更何况是这些臣子。哪怕是亲信。也要恩威并施,才敢放心利用。天子最怕的三件事,第一便是造反,第二是不晓得手底下的官员瞒着他甚么事情,第三是天底下的读书人都为他所用了。以是说,做天子实在并没有大要上看得那样风景。其中滋味。只要真正做到了这个位置,才气体味获得。
陆承启明白了原委以后,先前的肝火也垂垂散去,反倒感觉别致。在后代见多了拦路告御状的宫廷剧,武侠剧,没想到现在一个活生生的案例便要在本身面前产生,实在风趣得紧。当即说道:“击登闻鼓之人安在,带入大庆殿中,朕亲身过审!”(未完待续。)
当然,登闻鼓的设置,也不是很完美的。常言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以来,民告官的难度,向来没有降落过。官官相护的暗中,一向是主旋律。大顺朝固然没有甚么路引这类的通行证,可一个浅显百姓要千里迢迢地赶到长安城,去敲登闻鼓,还是困难重重。
合法君臣两人大眼瞪小眼,互不让步的时候,忽闻殿别传来一阵麋集的鼓声。陆承启的余怒未消,大声喝道:“那个在敲鼓?”
意义便是,若敲登闻鼓诉事若不实,按《大顺律》将判八十杖的肉刑。严令一出,击登闻鼓之人大为减少。及元绶年间,不过寥寥十数起。
可李然这个愣头青,牛一样的脾气,管他是天王老子,认准的死理就毫不罢休,哪怕对方是天子。这学术之争,本来是文人之间的事情,天子管不着这个。你们爱信哪一个学派的学说就信,只要不是造反的邪教之类的,天子那是理都不想理。
固然历代大顺皇朝,对敲登闻鼓的都会赐与正视,但一个县、州、路如许的诉讼多了的话,没有一个天子是喜好的,直接会把这个县、州、路的主官政绩看一遍。哪个官员经得起查的,不查还好,一查准出事。
一时候,大庆殿中的氛围诡异,有种说不出的压抑之感。小天子的气愤已经写在了脸上,除了没心没肺的李然没有知觉以外,其他文武百官都被如许的气势压得低下了头,看动手中的朝笏,仿佛上面有甚么春宫图一样。看得目不转睛。
鼓声仍不依不挠地响着,听得陆承启直皱眉。过得半刻钟,小黄门才疾跑进大庆殿,弯身九十度鞠躬说道:“陛下,此乃宣德楼外百姓登闻鼓,是以鼓声高文,惊扰陛下。”
太祖此举企图,不过是广开言路,伐鼓者不受身份所限。太祖曾言:“凡言朝政得失、公私短长、军期奥妙、陈乞恩赏、理雪冤滥,及奇方异术、改换文资、改正过名,无例通进者,均许到本院陈情。”
只是一些两朝元老。闻得如许的鼓声,脸上都显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神采,仿佛在等着看好戏。
陆承启愤恚的是这个啊!
陆承启最是善于察看细节,对于这些官员的神情,高高在上的他,尽支出眼里,暗自揣摩着:“莫非这内里有甚么蹊跷不成,如何这些老油条,一个个的神采都如此古怪?”想到此处,内心加强了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