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交给并州兵曹的,是杜正这些人。李多祚一口咬定这些人是“护民有功”的功劳卫士。
到了天明之时,总算将这一千多号人分作了三批。杜征这批“功劳卫士”最早享用了豪杰报酬,李多祚派了本身的卫士和军医来照顾他们。小村落里收来的残兵们连夜被转移到了安设百姓的偏僻临时营地里,不准外出走动。
“当然。”薛绍说道,“这是我比来心中想得最多的一件大事,是以不时都在留意。固然我没法认出他们每一小我,但大略不差。”
天刚亮没多久,并州的兵曹参军公然带人来这里收留残兵了。
看到杜征他们如许拜薛绍,越来越多的残兵堆积到了薛绍的身边来,七嘴八舌的苦苦要求。这些人当中,有第一批跟班薛绍避祸的,有在小村庄里招降来的,也有半路上收来捡来的。
剩下的第三批小村落里的乱兵们,薛绍请李多祚尽力将他们藏两天晚些时候再报。归正兵曹们方才接了这么多活儿,一下忙不过来。
李多祚固然无权干与并州都督府履行军法,但他这个四品中郎将好歹有些分量。因而合法忙得焦头烂额的兵曹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顺水推舟的就认了李多祚上报的名单,给杜征等人记上了“军功”。
薛绍照实对李多祚说,这些人此前的确是做过逃兵,但厥后遭受突厥兵,他们力抗内奸护民有功,起码是“功过相抵”――我发过血誓要力保他们的!
李多祚看到他们就犯了愁,别的不说,他们都自弃了铠甲和礼服,这绝对是“逃兵”才有的风采。杜征那些人好歹还留着兜鍪,礼服再脏再乱也穿在身上,这就表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本身的“唐军”身份哪!
薛绍稍稍放心。
薛绍多少有一点绝望和难过。
时候紧急,说不定并州都督府晓得了动静,很快就要派人来接引这些残兵。是以薛绍和李多祚连夜告急措置这些事情,通霄达旦。
“我也不是要以情乱法包庇谁,如果真的能够包管公道严明,我绝无二话。”薛绍说道。
李多祚抬高了声音,“不如如许,先按我说的办。如果并州府兵曹措置恰当,这件事情当然就能不了了之,薛公子也不必抛头露面。毕竟你现在只是一个浅显的小卒,这里也是不长安。如果措置失妥,薛公子再想体例出面与之谈判如何?”
一起颠沛流浪又忙了个通霄,薛绍真是累坏了。勋一府的营地离这里另有七八里路,薛绍实在不想驰驱了。这四周有很多筹办用来收留百姓的行军帐篷,薛绍饭都顾不上吃了,随便挑了一间空帐篷钻出来倒头就睡,睡了个昏入夜地。
然后就是小村庄里招降来的那一批乱兵了。固然他们的首级冯老七死了,但另有几个小头领跟薛绍比较熟,因而薛绍先将他们几个找来,让他们把本身那一伙兄弟调集到了一起,与内里那群杂兵严格隔分开来。
剩下的一批人,就是薛绍带人从小村庄里走出来今后,零琐细碎收拢的一些残兵。薛绍对他们不体味,只晓得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参与了那一场遭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