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我晓得,你持续说。”唐晓岚柳眉紧皱。
唐晓岚微微点头,也笑道:“你的设法是不错,如果能操纵成,倒也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但是你不要健忘了题目的关头――你套用人家的资产去赚了钱,可如何去盘活这两家企业的资产和消化安设这么多的职工?如果没有实在可行经得起论证的计划,不要说市里,就算是企业本身,也不会同意跟你合作,人家可不是傻子。”
唐晓岚眸光中的亮光越来越浓。一开端,她感觉骆志远的设法很好笑,可跟着骆志远思路的展开,她俄然又感觉这并不是不成行。如果运作成了,这将是一环套一环的绝佳市场形式,从“白手套白狼”获得启动资金,旋即实现了借鸡生蛋、本钱的循环运转,可谓妙不成言。
她沉吟了半晌,昂首来望着骆志远玩味地笑了起来:“你想要学人家去俄国换飞机?志远啊,你还是太书白痴气了,临时不说这类做法具有很大的偶尔性,胜利的概率很小,就算是你易货胜利了――你弄回人家即将淘汰的飞机来又有甚么用?停航空公司吗?呵呵!”
“这倒也是实话,不过,那都是小打小闹,并且风险很大。”唐晓岚撇撇嘴,“我也曾经动过这个动机,但终究还是放弃了。”
想了想,唐晓岚俄然笑了,“志远,你的思路很不错,固然有些想当然的色采,但真正做起来应当也有必然的可操纵性。只是,你何不本身干、为啥要找上我呢?”
“遵还是理来看,这是一笔只赔不赚的买卖,但如果你换个角度看,就会发明这实在是一个商机。”骆志远笑吟吟地挥了挥手,“按照我的开端体味,第一毛纺厂和第三毛纺厂积存库存的货色布料为数很多。特别是三毛比来大半年一向拖着、半负荷运转,但出产出来产品却卖不出去。”
“皮革换飞机”是比来两年海内贸易范畴呈现的一个近乎神话和传奇的典范案例。苏联崩溃后,一个姓魏的民营企业老板胜利地完成了中俄官方贸易史上最大的一笔单项易货贸易――用海内300多家企业的800个车皮的日用品、轻工产品和机器设备换回了俄方孔殷让渡的四架飞机和相称于一架飞机的航空东西,大赚一笔,一跃成为海内首富。
唐晓岚也从报纸上看到过这个消息,但没有过量地往深处体味。
唐晓岚摇点头,“纺织品出口贸易处在半瘫痪状况,不要说这些过期的积存货,就是新产品也很难在外洋找到销路,你有些异想天开了。”
“我的思路是如许的……”骆志远没有再遮讳饰掩而是持续把本身的全数打算都说了出来,“注册建立一家收支口贸易公司,然后以这家公司的名义,收买两家毛纺厂和市里其他一些停业纺织企业的积存存货,然后低价行销去俄国――小赚一笔,一次性买卖。这是我的第一计划。”
“以汽车为例来讲。假定我们置换回一百辆小汽车,返国后能够组建建立一家出租汽车公司。现在注册如许的公司手续比较简朴,本钱很低。然后我们能够将汽车以多种情势面向社会招租或者直接让渡利用权给司机,收取办理用度。以每辆小汽车集资获得五万资金来测算,一百辆车就是500万。这几近是白手套白狼,无本万利。”骆志远哈哈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