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麟晓得当初这两位名臣的做法在当下完整行不通,这是由成都府特别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范仲淹任职地点的杭州,水路四通八达;江西庐州,多平原;内里的粮食进入灾区,易如反掌。成都府却像一个堕上天里的大铁盆,内里的人想出去,或者内里的人想出去,都要费尽九牛二虎之力,要不然李白也不会喟然长叹‘蜀道难,难于上彼苍’了。更何况现在的处境还很不悲观,起首进蜀的陆路能够已经完整被造反的僧兵间断了,半路运往成都府的粮食,被那些僧兵抢去,很有能够被戴上一顶资敌卖国的帽子,那些粮商那里还敢趟这浑水。当前水路又被‘袍哥会’兼并着,内里的粮商也别想出去,运出去的粮食,多数也变成了天价粮食,只不过龙舟赛,补葺佛道神庙,官府的堆栈与官吏房舍这几件事还是能够搞一搞的。成都府的粮食还没到饿死人的境地,先能够缓一缓,撑一撑。
南朝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南齐大将崔慧景于剑阁击败引氐族来犯梁州的李乌奴。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北魏名将邢峦遣统军王足入剑阁,围涪城。天监十三年(公元514年),北魏遣甄琛出剑阁。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与北魏争葭萌关失利,剑门守军弃城而去。浅显六年(公元525年),益州刺史萧渊猷遣其将樊文炽围剑门关,失利遁走。大同元年(546年),剑阁复入于梁。大宝元年(公元550年),氐族酋长杨法琛据利州(今广元)归附北魏,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遣杨乾运讨伐于剑门关。承圣二年(公元553年),萧纪兵变,东侵荆州,西魏尉迟迥乘虚南下潼州(今绵阳),杨乾运等密以剑阁送款于魏,迥入剑阁,蜀遂崩溃。后周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益州总管王谦举兵呼应相州总管尉迟迥,讨伐杨坚,杨坚使隋朝名将梁睿讨之,自剑阁进逼成都。
三国期间,蜀丞相诸葛亮率军伐魏,路经大剑山,见群峰宏伟,山势险要,便令军士凿山岩,架飞梁,搭栈道,此垒石为关,称剑阁或剑阁关,唐今后多称剑门关。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曾在此屯粮、驻军、练兵;又在大剑山断崖之间的峡谷隘口砌石为门,构筑关门,派兵扼守。公元263年,魏军镇西将军钟会带领10万精兵进取汉中,直逼剑门关欲篡夺蜀国,蜀军大将姜维领3万兵马退守剑门关,抵挡钟会10万雄师于剑门关外。
由交趾传入中土,一年能收两季的占城稻(这个是宋初从越南即‘交趾’由贾贩者、移居者--‘初期华侨’们携至泉州,通过海上运过来的)临时还在江苏湖州一代推行莳植,吴永麟进入成都府时早已过了农户的播种期,他本来想将占城稻引入成都府,但是时候上有些来不及了,只得比及来年了,并且这些日子田里的水稻正在灌浆,离收割起码另有两三个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剑门关是川北首要流派。四川与北方首要通过三条栈道相连(金牛、米仓、阴平),此中金牛道建成最早,相对好走,再加上金牛道直通四川盆地中间——成都,由金牛道打击成都最为便利,故在川北防备中金牛道尤其首要。而剑门关,恰是扼守金牛道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