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嬴政已经跟李斯商讨过了,我也没多说甚么,微浅笑道:“无妨,只是一时髦起,统统遵父皇之令。”
“殿下言重了,这是臣的本分。目下《秦律》已经校订结束,呈送天子。天子之意让殿下尽快熟谙政事,监督骊山陵和阿房宫的修建,《秦律》之事便不劳殿下操心了。”
李斯敢说出这话,已经下了很大决计,如果再让他说明白点,就有掉脑袋的风险了。但他又不得不说,嬴政作为他最大且独一的背景,如果嬴政死了,他李斯能不能活得下去就是个未知数了。要晓得,李斯一个楚国出身的客卿做到秦国的丞相,不获咎人是不成能的,并且获咎的大多数还是门阀世家。
李斯此次倒是痛快:“骊山陵殿下大可不必担忧,大秦的刑徒根基都被发配至骊山构筑陵寝,除此以外,另有部分通过徭役征发的黔黎以及匠人,不必担忧人力题目。
“且等嬴越一案告终吧。”我也没有过量延长这个话题。李斯的话传到嬴政耳朵里能够会砍头,我的话传到嬴政耳朵里也不见得能活下来,暗里群情天子存亡可视同谋反,更何况是疑芥蒂极重的嬴政!
但像谋反、通敌、巫蛊、年俸900石以上官员冒犯律法,或天子亲身诏令查办的案件才会交到廷尉直接查办。对于这类大案,不管何时交办廷尉都要当时审理,无分日夜。”
‘又一名中流砥柱呈现了’听到李斯的话,我更在乎的是章邯!
李斯笑容一顿,接着规复普通:“不错,蒙家实乃国之栋梁。”
“对了,嬴越一案可有端倪了?”我随口问起嬴越的事情。
“第二件事则是关于阿房宫和骊山陵的制作,丞相可有何建议?”我又抛出了第二个题目。
“一是关于父皇东巡一事,我很有些担忧。”我忧愁道。
骊山陵由章邯主掌,此人原为左中侯,因为某些启事被发往骊山,现为左校令,表示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