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妁身上盯了半晌后,朱誉晏又与肖后齐齐看向了谢正卿。
此时谢正卿却略显玩味的盯着珠帘外,意调和顺,似兴趣大好:“苏女人, 且说说你所献寿礼的典故?”
可苏妁自知男女授受不亲,何况是这般众目睽睽,又是个寺人……
宋吉见她不起,又知一样的话谢正卿必不会说第二遍, 便笑呵呵提点道:“苏女人,首辅大人都准您平身了, 难不成还要杂家去搀您才肯起?”
“快平身吧。”这回皇上终是舍得张口施恩。顿了顿,又觉还不敷,便叮咛道:“赏广陵十匹,快意珠帐一幅。”
不但皇后怔住,一旁的皇上也闻言怔了怔,开启尊口:“你的意义,这件玉盘乃是张僧繇的先人所雕?”
一个是画画儿的,一个是雕玉的,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行当,只凭着可巧都姓张,便强拉硬扯成一家人!张乃大姓,更何况张僧繇世代居于金陵城,而这玉盘倒是来自西域于田的进贡。
饶是如此在心中怒斥,谢正卿的唇角却不自发的勾起抹浅淡弧度,甚为愉悦。
这丫头,真是一如既往的胆小!
见她好似说完了,皇上首辅没有开口,倒是皇后娘娘耐不住询了句:“你讲的乃是画龙点睛的故事,可这与你弄个无眼的蟠龙献与圣上又有何干系?”说到这儿,肖皇后似有似无的耻笑一声:“难不成苏女人感觉本身的技艺堪比梁代大师?”
“禀皇上、皇后、首辅大人,梁代有一妙笔划家,名唤张僧繇。据传此人极爱画龙,曾于金陵安乐寺的寺壁之上画了四条龙。世人瞻仰,却见蟠龙棱威而无目。张僧繇道,点之既飞去。世人疑之,固请点之。俄顷,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去。只余未点睛的二龙留于寺墙之上。”
宋吉咂砸嘴脸上讪了讪,留意一眼主子的色彩,见并无颠簸。他便干脆真殷勤的下了玉台,筹算去扶苏女人。
此人,她夙来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就连上辈子近在天涯的宣旨,她都未敢看清他的脸。只影影绰绰记得是个面庞白净,眉尖眼细的娘娘腔。
只是此时,却仍有两人面色尴尬,一个是汪萼汪大人,一个是镇国将军李达。
不等宋吉另只脚从玉台上迈下,她便麻溜的说了句:“谢大人。”以后便从地上起来,并不友爱的斜睨了一眼宋吉。
却见众目惊奇之下,谢正卿嘴角的那抹弧度,泛动的更加现媚了。
听闻圣上消怒还给了犒赏,不但苏妁松了口气,席间诸位大人也悄悄松了口气。毕竟是千秋寿诞的大好日子,谁也不想不欢而散。
倒是还是坐在榻里的谢正卿淡定如前。
而李达就坐在汪大人的斜劈面,时不时的转头瞥一眼汪大人处,看有何可交换的。
虽说李达位居从二品,但因长年交战在外,回京师晚,故而在庆怀王的一众跟随者中资格次于汪萼,凡事便也多倚赖着些。
毕竟苏妁激愤的是圣上, 可现在圣上只字不言, 她便愈发的难堪。如果起了,是不是代表她以为首辅之言大过皇上?
皇后亦是看着这件历经多朝多代的珍宝,激越非常。
这丫头还真是看人下菜碟儿,花腔繁多呐。
“这玉盘竟真是张氏先人所制……”这下朱誉晏不但将眉宇间的愠色消逝了,还如获珍宝般抱着那玉盘站起,喜道:“现在再细端,果然是呼之欲出,维妙维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