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青灯,带着安好和宁静渐渐靠近着王采玉,只是她尚不晓得,没有涓滴发觉之意。她只是要摆脱利诱,抽离三途,跳升于凡尘之上。而就在这一刻,她的生命有了新的色彩。
婚后,伉俪俩糊口尚且完竣。竺某勤奋,租田耕作,采玉则担起家务,日夜筹划。日子贫寒是真,倒也不生旁枝。只是,那竺某本性朴重,脾气不好,而二八韶华的采玉也未褪去生来的蜜斯脾气,吵架拌嘴一时成了家常便饭。常常至此,吵架以后的采玉便回了娘家哭诉,竺某倒是心肠朴素,紧跟着采玉到岳家认错。
浮萍般的王采玉,生来便无繁华之身,若言她贫寒,贫寒的也只是糊口。她的生射中、灵魂里,立足着狠恶的巴望。那巴望,燃烧着无穷的神驰、无尽的遐想。而那遐想,不是脑海中一现的昙花,而是实在的存在。
从《王氏宗谱》上看,清朝年间,王采玉的祖父王毓庆曾任迪功郎一职,其育有三子二女,王有则系宗子,是王采玉的父亲。作为清季的国粹生的王有则,毕生科考都未获功名。原配嫡妻姚氏过世后,又娶一姚姓填房。这位续弦老婆所生的女儿就是王采玉,她另有两名胞弟,名为贤钜和贤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