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王妃这手玩得实在凶险。你们要赶她,她就弹劾你,直接将题目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且还必须优先处理。
他这话没有说死,给他本身留了后路,将来夺职与否另有缓冲之机。实在他的设法和天子的设法不谋而合,天子那里又是至心想留卫子楠在朝,不过是看她目下另有效罢了。
这位恒王妃,传说中不过是个软柿子,只能窝里横,要不把恒王管得服服贴贴,要不就是和太子妃母女斗争到底,最后在疆场不让寸土罢了。放到其他处所,实在是个好说话的主,半天憋不出个屁来,特别不善于口舌之争。且她班师回朝以后就上交兵权,孔殷火燎处理人生大事,莫非不是个俗人女子么。
太子在朝中的名誉公然够高,皋牢民气的手腕非常了得,怪不得天子非得抬三皇子出来与之相争。
在一片质疑声中,卫子楠不慌不忙,并未因满朝质疑而有一丝一毫的畏缩:“兹事体大,非一本奏折能够明说,故儿臣本日趁上朝之机特来明说,免得真相再度不达天听。丞相大报酬国劳累近二十载,是我大昭中流砥柱,然听到的歌颂多了便轻易健忘本心,实在遗憾。时年高北之战中,有一押粮官乃是丞相妻弟,姓袁名固,因玩忽职守导致粮草被劫,我火线将士不得已分兵救济,死伤百余人。彼时还是先父领军,按军规要斩了袁固,不料被丞相多番禁止,劝说父亲大事化小。父亲倒是不肯,随后向父皇上奏多次,请陛下杀鸡儆猴,保障火线有粮迎敌,却不想请愿石沉大海,杳无覆信。厥后才知,奏折尽数被丞相反对,未曾上报父皇。幸而而后再无粮草被劫的环境呈现,不然大昭不敌,各位大人那里另有机遇站在这里群情女子是否可觉得官。丞相大人包庇重犯,令我将士白白捐躯百余人,此乃一罪。”
“父皇,儿臣觉得,现在高北初定,尚在安稳降民之时。且西南诸部落蠢蠢欲动,大有结合之势,已模糊成为气候。若此时朝廷夺职大将军,必贫乏震慑,令夷族敢犯。为今之计,当保存恒王妃大将军之职,觉得震慑。若今后四方皆定,再请恒王妃离朝不迟。想必恒王妃乃大义之人,断不管帐较。”
得,赶她赶得好好的,俄然就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弹劾。这话题未免转得太快了……固然有些生硬,可谁也不敢冷视呀,更不敢说一句先放一放,咱先会商清楚女子能不能为官的题目。
“你要弹劾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