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杨公子……你兄长在这儿为官,恐怕日子可不好过呢。”一起行来,两人间总有些对话,洛悦颍便称呼杨震为公子,只是常常叫他时,都会有些难堪的感受。
两人都是气度开阔之人,这一别又是很快便能再见,便也太多的不舍,只交代了两句就一个向城里赶车而入,一个调转马头,向着故乡方向策马拜别。
在两堵了延长了足有十来丈,上面贴着很多布告的八字墙的起点处,便是一座开着大门的府邸,上面牌匾上用楷誊写了四个大字——诸暨县衙。在匾额下方右边则竖了一个有些残旧的鼓架,上面放着面足有半丈大大的鸣冤鼓。左边则站了两名显得非常懒洋洋,穿戴身半旧公服的差役。
正因如此,这座小县城现在已藏匿在了奔涌的汗青大水当中,就是杨震这个有着后代影象之人,竟也未曾传闻过它的名字。
“……”杨震听了这话,较着愣了下。他也曾在江陵县当过差,以后还与杭州几个衙门都打过交道,可实在没有传闻过有如许的见官费哪。
“我却不这么看。”洛悦颍似是辩驳似是提示隧道:“有句老话说得好,穷山恶水出刁民。固然诸暨县还算不得甚么穷山恶水,可万事总要谨慎些才好。另有,就是再浑厚的处所,官吏老是世故的,令兄在此为官要对于的还是这些人哪。”
杨震倒没有这方面的不适,闻谈笑道:“其实在穷处所为官也好,起码这些处所的民风浑厚,少些敷裕处所的勾心斗角。”
乃至就连自隋唐以降的科举一事上,这座江南小城也没出几个能黄榜留名的举人进士。要晓得就在它的中间,作为其主管之地的绍兴,但是以文名享誉天下的科举胜地哪,每次中进士者都地点多有,状元都出过很多,至于举人更是车载斗量。可恰好诸暨县却文运不昌,明朝建国以来就没出个几个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