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明臣和顾怀清坐于莲池畔的大石上,池边有几株樱花树,乌黑细碎的花朵开得正烂漫。学子们说谈笑笑的颠末樱花树下,穿行于缤纷飘落的落英当中。温和的东风卷起红色深衣的衣角,墨色的幅巾在脑后飘荡,学子们年青飞扬的面庞、芳华无忧的笑声,在午后的阳光下格外的动听。
午餐以后,冰心带他们去文茶斋,亲身沏了一壶茉莉香片,聘请他们一起品茶。
顾怀清和段明臣站着看了一会儿,发明他们并不是在讲课,而是辩论,由门生自在发问,夫子作答,其他门生亦可参与会商,只听得唇枪舌剑,引经据典,热烈非常。
顾怀清想想的确是如此,像现在的内阁大学士共有五人,最小的年纪也有四十多岁了。像段明臣如许年纪悄悄仰仗军功就官至三品,文官是想都别想。
全部书院以千莲池为中间,分为东南西北四院,南院便是庙门地点,分前后两殿;东院有会客堂和文茶斋,乃是待客场合;西院是师生论德会讲之所,有丽泽堂、依庸堂等多间讲堂;北院是门生和西席的寝居之所,名为阅微庐舍。再往北有一处宽广的操场,供门生练习骑射之用。
正喝着茶,有书童出去通禀冰心:“山长,永安侯夫人到了。”
管忻在殿试时也是辩论机灵,出口成章,被先帝赞为阆苑仙玉,不满二十岁就进入翰林院,后又外放为官。但是宦海暗中,并不是学问好就能平步青云,相反,因为管忻的名声大,反而召来更多的妒忌和架空。管忻很快讨厌了宦海排挤,竟去官挂印而去,此事在当时闹得沸沸扬扬,有人说他恃才傲物,傲慢高傲,但也有人赞美他萧洒不俗,很有昔日陶公不为五斗米而折腰的风采。
站在他身边的青年容颜端丽,明眸若水,唇红齿白,五官秀美,皮肤比女子还要细致水灵,真是个少见的美少年。若论姿容之美,很少有人能赛过顾怀清,但是顾怀清之美锋利夺目,如皓月当空,却并不让人感觉阴柔,而这位美少年却有几分雌雄莫辨的味道。
段明臣接着刚才的话题,也说了起来:“传闻,123言情书院的论道大会非常驰名,五十年前,一代鸿儒刘清溪大学士特地从福州赶到123言情书院,与这里的夫子、闻名大学问家朱善说文论道,两人在这依庸堂论道,整整三日不下讲坛,期间诗歌颂和,共做了百余首诗词,此中有很多都成了传世佳句。当时前来旁听的士子超越五百人,无不如痴如醉。”
学子都穿戴白底黑缘的深衣,围成一圈席地而坐,圈子中心坐着一名夫子。这位夫子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峨冠博带,萧洒不羁,很有几分魏晋名流的风采。
走出待客的东院,劈面是一汪清澈碧绿的池水,叫做千莲池。这本是峰顶瀑布倾泄会聚而成的天然深湖,呈不法则矩形。书院初创人独具匠心,在湖中遍植芙蕖,修建亭台楼阁,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环抱莲池安插水榭回廊。
冰心面带歉意的道:“真是不美意义了,两位远道而来,我本该作陪。永安侯夫人是来看望她家公子的,不过这会儿门生们还未放学,我只能去陪陪她聊一聊。两位喝完茶,无妨去书院逛逛,文笔峰的风景还是值得一赏的。”
耳畔响起一阵清脆的铃声,靠近着,门生们鱼贯而出,本来是散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