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安人喜的说不出话来,便是老仆张福两口儿都是喜气盈腮,之前张家过年,有点肉食就算不错,一家子过的紧巴巴的,看人家大置大办的,内心头当然很不是滋味,现在如许景象,除了心对劲足以外,还很有扬眉吐气之感。
张佳木倒是没顾得上看母亲的神采,他本来是筹算给家属置点财产,现在他这个赃官一个月就能落手几百两,两千两买个庄子,不算甚么大事。
客气两句,李婶笑咪咪的走了,然后一家人用饭说话。
他晓得这些人怯懦,怕见官,特别是本身又是穿戴飞鱼服的锦衣卫,是以格外客气些,当真叮咛人搬来凳子,叫他们坐下来,再叫人送了茶来喝,这么一番客气,这些庄户人的脸上就都雅了很多,有个年长的脸上还暴露一丝忧色来。
传闻是买庄子置田产的事,就是在一边和邻居谈笑的徐氏也走了过来,向来大明的富户朱紫有了银子,必然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买田置业。
这会儿再看儿子,要不是儿子已经大了成人,恨不得抱在怀里亲几辩才好。
正慌乱着,又有个当甲首的小旗官过来,本来坊中又分甲,这个胡同十来家人,按例选一个大族做甲首,有甚么应份差事供应,都由甲首筹措。逢年过节时,就由甲首牵头,各家出钱出物,供应四周的梵刹香火,灯油,另有道观、地盘祠,铺丁火夫的赏钱,取暖的柴薪甚么的,都是由甲首筹措了,再去分送。
到辰时初刻,张福带着一群人返来,一个个从门外出去,先扛酒,再拎着捆好的鸡鸭、串好的大红鱼、各色果子,另有卤味肉心烧卖,院门大开,一袋袋米、面,川流不息的搬出去。
以是当时的人,以买田为第一要务,并且只要能置下田产的,就感觉是上对的起祖宗,下对的起子孙,一世人就算有了奇迹,不是白白空过了。
当然,也有富户不乐意当这类差,交钱免役也可。普通的中等之家或是贫门小户的,没钱没粮,就只能多出点力。
“余老爹来了。”张佳木远远看他过来,叫道:“来人,看茶。”
邻居也有很多来帮手的,奉迎张佳木的,和徐氏说闲话的,另有想到张佳木那边讨差使的锦衣卫校尉,没一会工夫,就围了一大堆人。
年前二十八,各衙门已经有很多封印,之前的事全忙活完了,各部尚书并司官十足就等着年假,就算是有事,也得等来年了。
这里本来就是锦衣卫和亲军各卫住的人家多,之前最多住个总旗小旗甚么的就算大官儿了,现在活生生一个百户就在面前,各家哪有不上来凑趣的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