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道府碧霄殿。
“待灭高丽以后,陛下可顺势占下高丽南境临海诸城。如此,依东海之利,将来我朝与明朝开战之时,进可对大明构成南北夹攻之势,退可从东海撤往江南,得诸利而无一害。”
林道:“诸葛亮,应也能看出此点,一定便会遂了朕的意义。”
“孔明虽有不世之才,可却来晚一步,不得当时。今沈万三的权势已在左相的打算下在明朝境内开端落地生根,我汉朝之财即便过江,迟早也会落进沈万三的手中,待他日两朝决斗之际,只需行那釜底抽薪之计,足可给明朝一记重创。”
“卧龙善谋却不善断,陛下且信臣一次,要败诸葛亮......左相昔年落下的这颗棋子,将来能起到鼎定乾坤的大用。”
“大明使者已在来汉的路上,右相觉得,朕是否该承诺那诸葛亮,开放两朝互市?”只见林道思忖半晌后,朝司马懿问道。
司马懿这是给诸葛亮出了道困难,想合作就先联手灭了高丽,如果分歧作......那就别怪我耍恶棍了,我也不去打高丽了,先给你明朝雪上添点霜再说!
“水军尚未练习完成,海船也还不敷......右相的意义是,向大明要船?”
“为帅者,知天时,察天时,晓民气。孔明真乃朱玉堂之及时雨也,这一系列的军政办法安排下去,足能减缓明朝的败局!”看完林道递过来的信报,司马懿无法叹声道。
“不错。”司马懿昂首说道:“高丽位于明朝东北边疆,朱玉堂只会比我们更想肃除这颗钉子。陛下只需向明朝要船,从东海绕道前去高丽南岸,再让明军从北面夹攻,则此弹丸小国翻掌可灭。”
天降大灾,军民思安,又兼汉朝兵力不敷,诸葛亮看出了武皇林道短时候内有力北侵,故而遣使过江,明面上是签订没甚么感化的寝兵和谈,实际上倒是为劝说林道开放两岸互市而来......将貂蝉偿还于汉,不过是送了个顺水情面罢了。
林道座于正堂主位之上,剑眉深皱,正与司马懿相谈着。
最为首要的是,诸葛亮的这条法律与司马懿此前提出的御寒抗灾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诸葛孔明,一样也看出了凛冬将至,及时在明朝境内亡羊补牢,虽晚了一些,可一样会起到减缓局势的结果。
司马懿笑道:“如果孔明早来半年,左相之计定瞒不过诸葛。可现在局势已成,又兼此计如东风化雨、润物无声,诸葛亮再有不世之才,届时也只会以为那是大明复苏崛起之象。”
只听其持续说道:“既然明皇已屯兵十万去了东北边疆,陛下何不先与明朝联手,灭了高丽。”
“开放互市,虽可有效减缓大明败势,可从大局上看,却更无益于我汉朝。失一时之利,谋千秋皇朝,这份买卖,我们不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