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庸作品集(简体新版) > 第65章 碧血剑(65)
清军攻至北都城下,无功而返,皇太极晓得此次全军而退,实在幸运,久战倒霉,又谋媾和,崇祯还是一贯的傲慢高傲,置之不睬。
满桂军队最后败退到北京时,军纪不佳,在城外扰民(因为城头开炮,不知是用心还是技术不佳,打死了很多满桂的官兵),北京百姓不分青红皂白,把罪名都加在袁崇焕头上。
当时朝臣当中,约莫七成怜悯袁崇焕,其他三成则拥戴天子的意义,此中主张杀袁崇焕最力的是首辅温体仁和兵部尚书梁廷栋。
这时祖大寿、何可纲等获得袁崇焕狱中手书,又还兵来救。皇太极对袁部终是顾忌,感到后路所遭到的威胁严峻,因而并不打击北京,写了两封媾和的信,放在安宁门和德胜门城门口,取道冷口而还辽东。
乘对方心有所惧、有求于我之时提出前提,对方迫于情势才有能够接管。比如绑架了对方亲人,对方怕撕票,就有能够付赎金;比如骑劫飞机,当局怕殛毙人质、炸毁飞机,才有能够接管劫机者的要求。祖老太太的主张,等因而绑架者先放归绑架之人,再要求对方看在我们善待你亲人的份上,如数付出赎金;又如劫机者先尽释机上人质,再分开飞机,然后要求当局看在劫机者并未殛毙人质、并未炸毁飞机的份上,答允各种前提。祖老太太当然蠢,祖大寿也一样蠢,无怪他厥后不降又降,举棋不定,柔嫩寡断。
皇太极仓猝退兵时,给明朝另一名将孙承宗抄后路,光复了清军退路上的永平、迁安、滦州、遵化四城,马世龙、祖大寿等率兵攻来,清四大贝勒之一的阿敏兵败。皇太极既惊且怒,乘机究查阿敏的败阵,革了他的贝勒头衔,监禁至死,除了一个首要政敌。皇太极感觉崇祯既杀袁崇焕,又有了媾和的机遇,因而致书崇祯:
温体仁是浙江乌程(湖州)人,在《明史》中列于“奸臣传”。他和毛文龙是大同亲,一心要为毛报仇。梁廷栋和袁崇焕是同年,同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又曾在辽东同事。当时袁崇焕是他下属,获咎过他。贰心中记恨,既想报仇,又妒忌同年袁崇焕升官太快,又要奉迎天子。
申甫的所谓“车营”,是崇祯在惶急中所做的很多好笑事情之一。申甫本来是个和尚,异想天开的“发明”了很多新式兵器,包含独轮火车、兽车、木制西式枪炮等等,自吹效力弘大。崇祯信觉得真,当即升他为副总兵,发钱给他在北都城里招募了数千名贩子地痞,建立新式兵器的战车军队。大学士成基命去检阅新军,以为决不成用,崇祯不听。皇太极回师攻来时,这个战车军队出城比武,一触即溃,木制大炮自行爆炸,和尚发明家阵亡。
梁廷栋给这番话吓怕了,因而和温体仁商讨设法减轻处刑,改成袁崇焕凌迟,七十几岁的母亲、弟弟、老婆,几岁的小女儿放逐三千里。母家、妻家的人就不缠累了。野史上说袁崇焕无子孙,袁氏家谱记录说袁有三个儿子。“肤公雅奏图”绘袁乘船北上,有妇女二人、儿童一人相送,或为其妻妾及子。有说袁妻在袁身后投江他杀,袁钰有吊袁督师诗十六首,此中云:“弱弟问每天已醉,寡妻赴水水无声。”[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