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玉轮门就是一进院子,前刚正中间开了一个门,摆布各五间倒座。东边是马厩和茅房,西边是三间配房,中间有两棵柳树,另有一口井。
这些银子是陆漫早想好给李掌柜的。她算了一下,那么个小铺面,底子挣不了多少钱,能供李掌柜平常糊口就不错了。李掌柜即便每个月一两银子,十三年也应当一百五十六两。再加上感激他这么多年的不离不弃,就给他一个整数,二百两。
他说,“这个大书厨是早大哥爷请木工来做的,当时我都才几岁。固然它被小陈氏用过,可我还是舍不得抛弃。”
李掌柜还待客气,被王嬷嬷劝住了。王嬷嬷又把一个包裹递给李掌柜,奉告他内里有陆漫送的四套绸子长衫和两根玉簪,另有她送的两套长衫和一双棉鞋,以及她做的两小罐辣酱。
说着,让王嬷嬷拿了五百两银子给李掌柜,让他先买两小我,卖力看院子和打扫卫生。再遵循本来仁和堂的模样,把铺子装修一番,再把东西购置齐,然后招人手。并正式任命他为仁和堂的掌柜,每月月银为二两银子。今后买卖好了,再涨薪。
李掌柜说道,“小陈氏夺了仁和堂今后,把我们之前的东西扔的扔,卖的卖,大堂换成了卖布的安排,这些小屋租给别人当库房。那些东西我都扔了……”
陆漫取这个名字至心不是克隆宿世同仁堂的名字,而是“同仁和堂”的意义。
一个大男人十几年只用了四十二两银子,又没有女人照顾平常起居,不知他是如何熬过来的。
陆漫又劝道,“李叔莫忧,只要有钱,这些东西都能买到。”
陆漫没接帐本,说道,“这么多年,委曲李叔了。那些银子,李叔就留着吧,算是我的谢意。”又让王嬷嬷再拿二百两银子给他。
李掌柜点头道,“是的,这间屋是徒弟本来的卧房兼书房。”想到何晃,李掌柜的眼圈又红了,说道,“徒弟对我们非常好,说话老是和声细语的。他不进宫的时候,就会来这里。每次荷包里都会揣些糖果,让我们背医书,背得好了,就会给我们糖吃。偶尔还会把师姐带来,师姐特别爱笑……”
真是个君子。想着他是何晃外祖的门徒,言传身孝,何晃也必然是个品格高洁之人。
陆慢说道,“嗯,我们再买新的。”
陆慢说道,“这个铺子临时就叫……同仁堂吧,李叔让人制做一块匾挂上去。”
陆漫点头,“不,就如许,不要动它。另有,把这间屋锁上,等闲人不让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