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旱无雨,非国度之运,百姓之幸。人们说,遭遇天灾,必是君王不贤。从古至今,历代帝王莫不为此战战兢兢。撤乐减膳,避殿祈福,登坛祭雨……为能祈求老天降雨,减缓旱情,南边诸国帝王均已支出实际施动,百姓为之称贺。
“姑母为何不早说啊,差点坏我的大事。——九万,启程回官署。”元灵均一巴掌拍在大腿,猛地跳起来,朝树荫底下的马车跑去。几名郡官也急惶惑地跟畴昔,抛下公孙梓犀以及不知所措的郡守。
元灵均来到一块硬得像石头普通的土块上坐下来,遥眺望去,骄阳炽热地烤着大地,她心中不免会烦躁。眼看和樊姜商定的刻日越来越近,治旱一事还是一筹莫展。
“咦,人哪去了?”
方才闻声她唤主君为侄女,又着一身翠色深衣,虽未佩带三尺剑锋,也足以猜出此人身份,那便是公孙府的十娘公孙梓犀,她曾万里赴戎机,替父兄驻守北部归婺,又在邕国公主薨逝后,朝廷无将帅可出的难堪局面下,决然接令北上声援北伐的雄师,且一战成名,人称“三尺翠衣女公孙”,敌军谈之无不色变,当真是巾帼不让须眉,让国中一众鲜衣怒马的氏族后辈汗颜惭愧。
“中间好眼力,某恰是公孙梓犀。”公孙梓犀拱手回敬。
元灵均张大了嘴,瞪着在她身上摸来索去的年青女人,见了鬼般地嚎叫一声。
端坐马背上的公孙梓犀一听,顿时哈哈大笑:“姊姊不是从天上来的,不过要到天上去做神仙。小童,奉告我,去巴陵如何走?”
渠奕前去方洲郡催促农耕,那边的旱情不比这边严峻,但是处理起来还是毒手,但只要有了精确的体例,何愁大旱不解。
一道高耸的声音插出去,突破了清脆动听的歌声。
“说来话长,且容我睡一觉,醒来再与你细说。”
“我听阿娘讲,月宫里住着仙女姮娥和兔子,另有一个男人日夜不息地伐树,他好不幸,必定不晓得太阳神罚他砍的是一颗不死之树。”
马车分开里市,通往田郊的途中,偶尔遇见几个作歌颂的垂髫小童,拍动手,一起蹦蹦跳跳,叽叽喳喳,欢愉地像一群安闲翱翔的小鸟。
他们说的不无事理,元灵均凝神深思起来。
我宿世宿世必然欠你颇多,此生当代没完没了地折腾我。元灵均趁她没留意夺回了扇子:“女人来此做甚?”
“一向砍不睡觉?真的好不幸,不如让姊姊去帮帮他吧。”
见元灵均还是用含怨般的眼神盯着她,公孙梓犀哼了哼,全然不睬会,持续抱怨,“热啊,饿啊,走了好几里路都没见到歇脚的蘧庐,女人的眼睛都快鼓成牛眼睛了。瞧我这双水灵灵的凤眼,贼遭罪……”
见有马车远远地朝这边驶来,小童们从劈面跑将过来,大声唱着孺子谣:“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去砍伐野竹,连接起来制成弓。打出泥弹,追捕猎物。
郡守的崇拜之情油但是生,拜了再拜,不免热泪盈眶,长声感概:“将军,北塞那一役可谓是险象环生,甚是惨烈呐!”
面前荒凉的气象让元灵均心如刀割。她对政务一窍不通,但也明白地盘之于百姓的首要性,不但仅是百姓,还关乎一个国度的运气。如果没有粮食充饥,就没法扶养滋长后代,人丁便会急剧减少,没有人丁繁衍作为国度的底子保障,在悠悠乱世之下又何谈“治国”二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