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烦掌柜了,烦请看看这书如何,可收不收?”黎池拿出版递向徐掌柜。
徐掌柜将黎池送到门口,拱手道别,“黎公子慢走。”
黎池拱手回礼,“告别,来日再叙。”
四宝店既有本身的造纸作坊,又有印刷作坊,册本的产销都能够一条龙处理,节流的本钱可不止一点点。乃至抄一本《论语》能给150文的酬谢,都感受是在布施和交好读书人,不然《论语》如许销量大的书能够成百上千本的印刷,印刷本钱再如何都不会有150文。他先前所想的一本《论语》卖400文,是不成能的。
徐掌柜喊过来店中的一个书童,叮咛他去筹办纸笔,然后移步到一张书案前,提笔很快写好一份便契交给黎池。这便契就跟借单一样,不像田单和宅契这类契书需求到官府去备案并记录到户籍黄册上,只需在上面写明二人的买卖内容就好,今后拿出来对证也是有功效的。
黎池并没有因为本身的异想天开而羞恼得回身就走,而是心念一转,持续问道:“掌柜,那你们这儿可有售卖量不大、开版印刷不划算的书,这些书需求誊写吗?”
黎池在族学读书不但免束脩,另有一份定量笔墨纸砚的帮助,是以他虽已经上了四年学,倒也没有因这事而分外破钞银钱。
站在一旁的黎江闻言,惊奇地出口问道:“如何收的代价这么低?”小池子有和他提过抄书挣钱的事,可现在他们出纸抄书和留押金拿纸归去抄书,代价竟然才相差60文。
黎池并不筹办抄话本这类的书。他抄书的初志是为了拓展浏览面,或者稳固所学知识,若仅仅是为了赢利而去誊写话本,那就本末倒置了。
听黎池说完,徐掌柜笑容大增,拱手道:“本来是黎侍郎的族人,幸会幸会,免贵姓徐。既然如许,黎公子就不消付双倍押金,只遵循售价付就好。我这就写个便契,权作凭据,也好让黎公子放心誊写,免除担忧抄好后、我们却翻脸不认账的环境。”
《论语》售价500文,售价八成即400文。黎池现在还是筹办拿售价的八成,和本来的计齐截样,乃至因为史乘和律法书的首要性,他还情愿降落分红。
兵分两路后,黎池和黎江是边走边问,才找到四宝店去的。
也是是以,黎江虽和他爹来过几次县城,家里也有端庄读书的堂弟,却没往家里买过纸张,天然也就没去过四宝店、不晓得它在哪。
便契写好后,三人趁便就围着书案坐下,又客气地扳谈了一小会儿,随便谈两句店中的某本书,再说两句有关这书的轶事,还谈了两句黎江想晓得的纸张买卖,纯粹是寒暄场上无话可说时随便找的话题,并无多少实际内容。
“如许的书是有的,比方话本、诗词、杂文等,鄙店幸得笔者们主动投文,店里每月总要出几本这类的书。因没法预知册本摆上架后的售卖环境,只能先手抄几本摆出去试卖一段时候,若卖得好才会开版印刷。我们店里一向都有如许的书需求手抄,每抄一本的笔墨费按照篇幅是非在200文到300文不等,公子可有兴趣?”
黎江也跟着微微哈腰,以作道别。
两人看着应当是兄弟,年纪大的哥哥并无甚特别。倒是较小那一名,虽未着绸缎而是身穿麻衣,他的法度行走间却舒缓安闲,整小我的形状间都透出淡然儒雅。如许的气度若呈现在一个而立之年的读书人身上,则无可切磋,可却呈现在了一个十来岁的小少年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