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镖牵着黎池的小手,以免他冒莽撞失地闯进讲堂上去,然后站在门外等着。

“嗯,记着就好。蒙学班的门生大多已学完《千字文》,《三字经》才刚学到了‘孝悌篇’,你既已在家学过《千字文》,我也就不消再伶仃教你,现在你就将我本日教的《三字经》的篇章朗读谙练,我稍后就会讲授。至于这之前的篇章,等散学后你来找我,我给你补上。”

像个小鸡崽似的黎池,呼扇着双臂歪倾斜斜地边走边点头应对,“嗯嗯,小池子不打斗。”

黎池:……真乖真懂规矩。 “炎侄儿。”按春秋算,他比黎炎小,明显按辈分算他更占便宜些。

现在靠门的两组学童正在小声读书,有一两个奸刁的学童,正把脑袋藏在书前面和同窗说着小话。而最内里的一组门生,正由先生领着在点头晃脑地大声朗读:“喜怒哀乐之未发,谓当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另两个班的门生们春秋多在九/十岁至十七八岁,多已明智懂事,也就想得更多、听得也更多,都住在一个村庄里,多多极少也听过一嘴大人们嘉奖小池子的话,现在这个‘别人家的孩子’来了,那部用心性还未完整成熟的大同窗们也忍不住瞄几眼黎池。

黎水村的黎家在都城里的四爷爷那支崛起仕进以后,就制定了黎姓二十代以内的排行,这之前祖辈的排行不再讲求,自黎池的爷爷也即四爷爷那辈起,前五代的排行遵守五行——金木水火土,‘水’字辈的黎池比‘火’字辈的黎炎刚好长一个辈分。

“《千字文》不过是官定的三本蒙书之一,考科举又另有四书五经总计九本书要读,读完这些科举必读册本以后或许能去尝尝考个秀才,但要确保考中秀才或更进一步插手乡试乃至会试、殿试,就要将书往深处读、往广处读,书海无涯就是如此了,是以你万不成因自学了一本《千字文》就飘飘然。”

当天早晨,苏氏在昏黄的桐油灯下,用自家织的麻布给黎池缝制了一个灰扑扑的书袋。黎池欢畅地接过书袋,叠好后放在枕边,然后早早地睡下了。

挥别‘小炎侄儿’,黎池去找先生留学补课。花了两刻钟,就读熟(背诵)了《三字经》‘孝悌篇’之前的内容,赶上了蒙学班的学习进度。

安排好门生后,先生向门外的黎池两人走来。

先生浅笑着点头回应,“你们跟我来。”然后行走在前,黎镖忙拉着黎池紧跟在后。

黎家的族学占地并不大,跟黎池宿世小学时就读的村小差未几大。所谓学舍,就是一间阔长的黄泥青瓦房,在距学舍三四丈远的处所,另有一间低矮的蓬草顶厕所,这就是族学的全数修建了。

早餐后。黎镖没跟着儿子们一起下地去,把家里攒了大半个月才攒出的十五个鸡蛋装起来,提着去了族学的先生家里。

正在教读的先生身穿青红色儒袍、头系纶巾,身姿挺直如青松,背在身后的手上拿着一本书,浑然一身读书人的气质 。

被先生捏脸的黎池:……“先生,小池子记着了。”然后从善如流地把自称改成‘小池子’。

蒙学班更多是朗读、背诵和了解蒙书,用笔墨誊写的时候并未几,并未像童生班和秀才班那样每人装备一套笔墨纸砚,是以黎池只用将一本《三字经》装进书袋,就算收好了东西。

推荐阅读: 茅山神婿     神道丹帝     乱世逍遥,太子竟是我小弟     空间小妞     重生之天定贵女     乡野小农夫     幸孕甜婚:老公,请关灯!     神算子:开局逆天改命     医后难逃:暴君锁爱     宠妻无度:权少的闪婚新娘     与极品老婆的荒岛生活     重生之霸气村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