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叫“生居苏杭,死葬北邙”,就是说人活着的时候,最好是能够居住在人间天国般的苏杭二州,而身后如果能够安葬在洛阳市北的邙山,则是最抱负的归宿,因为邙山就是死者的天国。
刘禹锡曾写有“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诗句,可见王浚是伐吴的第一功臣。王浚因伐吴之功被封为襄阳县侯时,其子王恺同时也被封侯,赐绢万匹,钱三十万,其他珍宝无数。石崇后官至城阳太守,亦因伐吴有功,封安阳乡侯,但这也不能包管使他富起来,并且能富到赛过贵戚王恺的境地。。
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缎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泥墙。晋武帝暗中帮忙王恺,赐了他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王恺把这棵珊瑚树拿来给石崇看,石崇当场就把珊瑚树打碎了。王恺甚感可惜,痛斥石崇是妒忌本身的宝贝。石崇却道:“不必发怒,我现在就赔给你。”随后命人把家里的珊瑚树全数拿了出来,让王恺随便遴选。王恺看这些珊瑚树多数都有三四尺高,甚感懊丧。
此话很有点奇特,就算石崇从小就极其敏惠,勇而有谋,但按常理,也应当分得父亲的一份财物。不过石苞这奇特之举却奉告先人,石崇的财产,不是从他先人那边担当来的。
在当代中国,能够在邙山求得一块坟场,那是权势和财产的意味。千百年来,无数富豪权贵、文人雅士,无不以能安葬在邙山为荣,因而光阴堆集合,邙山便成了中国最大的古墓群。
邙山不但墓葬可谓中国最多,而所葬的人也大多数是或叱咤风云建功立业的豪杰豪杰,或名扬一时流芳千古的风骚人物。
不过此前他是如何富起来的,则仍然是个谜。但人们有来由作如许的猜想,他在任城阳太守或伐吴过程中,必然也做了亦官亦盗的活动,不然底子没法和贵戚们斗富。
当然,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还是石崇与晋武帝的母舅王恺斗富之事。
石崇在朝廷里投奔的是贾谧,他为巴结贾谧无所不消其极,乃至贾谧出门,他都站在路边,望车尘而拜,深为时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