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和妈妈,好长时候都没有返来过了。
这是我在黉舍第一次插手这么高兴的活动,也是我最后一次欢畅。
“哎,你们家在一起住着,你咋老不睬他?”艾淼的好朋友问她。
白日,高年级的同窗敲着洋鼓,吹着号角,走着方块队。喊着标语:“万岁!万岁!毛主席万岁!”
一会儿,爸爸从内里走了出来,一身戎装,极新的武装带扣着极新的戎服,色彩比之前深了很多,也厚了很多,脚上那双大马靴也是新的,肩章上的四颗星星少了三颗,只是又多了一道杠杠,不如四颗星星那么饱满,但仍然是那么的威风,那么的帅。
阿谁尖兵举头挺胸,看都不看我一眼。跑进岗亭打了个电话出来讲:“等着吧。”仍然举头挺胸地站在那边,不再同我讲一句话。
就连厥后不久,在黉舍插手的一次庆贺大会上,高年级同窗走队时喊的标语,我都弄不懂。
“我问你,凭啥呀?”姐姐问mm道。
我们男生则坐在圈外边的地上,跟着喇叭里的音乐,拍动手唱着:“啦啦啦啦,啦,啦啦......”。
跟着舞曲和音乐声起,教员教女同窗们,拉起手来围成一个大圈,围着篝火转圈,还是那样儿的,走两步,腿踢一下,往左边走几步,还要往右边走几步,再把拉着的手举起来往前走,圈就小了,然后,把手放下,蹲下来今后走,圈就又大了。
大人的话,我一句也听不懂。
不知为甚么越来越不欢畅,包含我身边统统的人,特别是那些大人们,不但不像之前那样傻呵呵的乐淘,并且还神经兮兮的。
我刚畴昔,阿谁尖兵伸手把我拦住,不让我进,我一看,不熟谙,就说:“我找我爸爸。”
爸爸从速说:“我很忙,正在开会,你今后不要来了,本身回家吧,我不能送你。记着,今后不要再来。”说罢,就出来了。
早晨,在操场上,我们每个班都点一堆火,教员说这叫篝火。大喇叭里放着没人唱的歌曲,教员说这叫舞曲,也叫音乐。
艾淼的妈妈坐在炕上和艾淼的mm缝沙包。艾淼单独蹲在炕上,在炕桌上玩儿杈子儿,只见她把四个骨头码儿撒在桌子上,再把一个小皮球抛起来,然后,从速伸开手指,用食指和中指把一个骨头码儿杈起来翻个个儿,当小皮球落到桌子上再弹起来时,伸手把小皮球接住,把四个骨头码儿翻成一面时,一把抓起来再接住小皮球,就算成了。
自从上了学,院里人们也不像之前那样了,家家炉台儿上都有干窝头,孩子们放了学,都拿一块干窝头出来,一边啃,一边玩,一边追打,一边吵架。
好长时候了,我爷爷老是唉声感喟,好歹的把种的粮食收回来了,每天在窗前的空位上,打着谷穗。
......
我和爷爷说:“等芝麻和葵花籽收了,就谁也不给了,顶多再给艾淼一些瓜子,必然要给姐姐留着,我还要给姐姐写信呢。行吗?爷爷。”
关于给姐姐的农作物浇水的事,我早就忘了。只是每天和艾淼一起上学,一起放学,但不知为甚么,到了黉舍门口她就不走了,等我进了大门分开她老远,她才渐渐走出去。
“一个小毛孩子,谁想理他!”艾淼瞟我一眼说道。
唱着,唱着,我们也站了起来,拉成一个大圈,把女同窗围在内里,学着女同窗的法度也转了起来,但嘴里仍然是“啦啦啦啦,啦,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