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稿费这个话题的文章我们已经读得太多了,现在朱枸先生再来凑这个热烈,就有些混稿费的怀疑(幸亏在网上发贴是没有稿费的),但还是忍不住想说。启事只是老友小月日前收到一笔稿费,承诺请朱枸先生喝两杯马尿,很感亲热,非常等候。
传闻,美国天下发行刊物千字稿费750至2000美圆,《纽约时报》千字文章稿费2000多美圆,即4800元至12800元;欧洲报刊千字群众币为4、五千元。而中国国度级报刊稿费千字100元群众币摆布,“低稿酬几近毁灭了自在撰稿人这个首要行业”。据称,即便是作家富豪榜常客的童话大王郑渊洁,早在2009年接管媒体采访时也曾抱怨中国作家稿酬太低。现在有很多在网站上写作的人,传闻每年拿稿费上千万元,我曾传闻过,但没见过。
初度领稿费是读大二的时候(1990年),当时候文章发很多些,并且多是一些有分量的文章,也有过中篇小说发头条的,稿费多的有三五百块,少的也有十块八钱的,这对于一个每月靠家里寄40块钱也充足开消的大门生来讲,恍若巨款。因此到领稿费时,四周嚷嚷,唯恐天下不知。
当然也有高稿费的,那是在之前。鲁迅先生,1913年,他用白话写的第一篇小说《怀旧》颁发在当时稿费优厚的《小说月报》上,五千字的小说得稿费大洋五块,均匀千字一元(当时小家小户的每月块把钱日子就能过下去)。鲁迅厥后为《申报》“自在谈”撰稿,一篇千字文稿费竟开到八十大洋,折合大米数十担,连主编史量才每次签发稿费时手都要颤栗。但到了这个年代,提及稿费,嘿嘿!罗马尼亚闻名小说家康斯坦丁感慨说:现在是罗马尼亚文学的宭迫期间,先前一篇小说能够买一辆汽车,厥后只能买一个轮胎,现在要卖掉汽车才气出小说——中国文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出来事情,我仍然以本来的心态去邮电局领稿费,有一次,一篇散文的稿费是22块钱,汇单上写的倒是朱枸先生的笔名。邮电蜜斯一看,与身份证不符,两眼发白,丢将出来,喝道:名字不对!我赶紧解释说那是笔名,领的是稿费,我有证明。蜜斯活力了,喝道;甚么笔名稿费的,一二十块钱,快出去,别挡了前面的人!在前面的人听了,都一起探过甚来,大抵都想看看,鼎新开放都十几年了,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竟然另有领这么一点汇款的人。本身不由脸上一热,仿佛那不是在领钱,而是在偷钱,从速钻了出去。
固然稿费是如此之低,但大多还不能包管收到。如果你给报刊写过稿子,都会有过被拖欠稿费的经历,碰到如许的事情,朱枸先生决然是一声感喟,无可何如。(不过,我有一个朋友,他在这方面的表示得就与我截然分歧,一旦他没有收到稿费,不管多少,他也敢写信去索要,真让我高山仰止!)并且,对一些小数量标稿费单,我还不敢拿去兑钱,到了现在,我抽屉内里堆集下来十几张本身不敢去领的汇单,最多的一张是28块钱,起码的一张是中国版权会转来的,一家杂志(中外妇女文摘)转载我一篇一千多字的散文,转载费竟然是三块六毛大洋。到了厥后,我就干脆不写短的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