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琰急仓促离了书房,换短褐练武。
萧琮叮咛司墨去内院:“若少夫人无事,请她过来谧斋,给十七郎君讲史。”沈清猗除了精研医术外,经史上也很有天份,读史经常向萧琮就教,她的一些观点也让萧琮受益,萧琮感觉老婆教阿琰学本朝史籍绰绰不足。“阿琰,你好生跟你阿嫂学着,我去去就回。”萧琰应了声,送兄长出了书房。
沈清猗冷嗤一声,“高门世家还不是如此?凡是触及到权力,便少不了争斗。”就如萧氏,又岂是无纷争的?
这只拳头一向在缩在高宗赭黄的御袖中,直到王氏暴露了介入兵权的獠牙,这只拳头才蓦地击出,那一晚,太原王氏在铁蹄刀枪下血流成河,嫡支十岁以上男女尽数被诛。以太上皇自居的王氏懿德后君,也今后永禁宁德宫,再也踏不出那方宫殿。
“陇西李氏比拟这几个三四百年的积年世家,秘闻还是不敷厚的。就如明宗的母亲宣惠长公主,是高祖最宠嬖的女儿、皇后嫡出的公主,但嫁到太原王氏还得恭恭敬敬执媳礼,职位在宗媳之下。”
明宗即位为帝以后,娶了王氏一名嫡出表侄为后君,育有一女,即高宗。
第半夜12点。
1、关于史乘:如《唐史》《宋史》都是前面的朝代编写的,本朝编史时是毫不会贯以“本朝的朝名+史”如许的称呼,而是以天子为号,如《太宗实录》《高宗实录》等……前面的朝代按照这些《实录》综合编写唐史、宋史等。——《唐史》是五代写的,叫《旧唐书》,宋朝又新编,叫《新唐书》;《宋史》是元朝人写的。
这段史实萧琰是晓得的,当时甲姓五大世家都不肯将嫡宗子尚公主,即便身份崇高、倍受宠嬖的宣惠公主,太原王氏也是以嫡季子尚主。
“赵王性子仁厚,待人优容,若为王,必是贤王,但为帝,只要仁德和刻薄倒是不敷的。宽仁少断,政便不能耐久。而失之于魄力,也没法于世家相抗。——明宗恰好能补全仁宗的缺失。”
沈清猗向她笑了笑,接过秉笔奉上的茶汤,喝了一口递给青葙,坐到书案前看了眼《高宗实录》,问道:“阿琰读到哪了?”
明宗是萧琰佩服的大唐第二位天子,能以女子之身、皇后之位战役夺了皇位,绝对是前无前人、后无来者了吧!
萧琰记起《明宗实录》里对明宗的批评是“性毅,果断,明睿”,而仁宗的性子则宽仁而柔嫩寡断,最后即位的那几年便是朝令夕改,用人不能耐久,五年间换了十一名宰相,唯尚书令王辑——太原王氏的家主——的位置一向没变,直到仁宗头风发作,明宗以皇后秉政,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宰相班子才稳定下来,朝廷诏令也获得了持续。
这是非常精美、又非常奥妙的布局。明宗一半血脉是父族王氏、一半血脉是母族皇室。世人都以父族为宗族,太宗却恰好极具魄力的选中了明宗——姓,能够改!一样是一半血缘,公主的后代为何不能成为李家人?
一招得胜!
萧琰想到这不由佩服,佩服的不是太宗一早发明了明宗这颗明珠,而是太宗敢以大唐鼎祚付予这个外侄女,并胜利的将外侄女变成了内侄女,因而大唐多了一名明君,而王氏落空了他们最杰出的后辈——本来是他们王氏的嫡长女。
萧琰对这个窜改感到欣喜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