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友是以学玄为名登门拜访的,以是固然听得很辛苦,裴该不说下课,他也不好提出早退,就这么着一挨挨到了夕食时候,裴该叮咛厨下筹办炊事。纪友有点儿含混啊,你们北伧莫非还是一日两餐么,竟然如此的后进?!
裴该刚把祖逖的大志壮志给鼓励起来,随即却又是一盆凉水:“惜乎,我等知名无分,无兵无粮,徒有大志壮志,毕竟难以成事啊……”
实在裴该这番话,是直接套用了一千年后一名大词人的作品,那就是南宋规复派魁首陈亮陈同甫。陈亮惯以政论入词,以是他的《念奴娇・登多景楼》就操纵词为手腕,直接辩驳朝中那些主和派臣僚,以为长江通途只能用来戍守的谈吐。裴该宿世就非常喜好这篇作品,原词曰:
裴该忙道:“何劳奉送?不过正欲向贵家商借一二,以度荒年耳。”
祖逖一皱眉头,说名分确切是个题目,如果琅琊王不下号令,我们总不成能主动跑江北去啊……但提起兵马粮草,筹措起来一定很难……
裴该说:“去岁年荒,我料秋收前必生饥荒,即南塘多富人,也一定有多少存粮。如介弟此前去南塘行劫,便止得衣衫、珠宝,而不得粮米,想来再去也无好处,徒损贵家之名。然我知那边有粮……”
裴该悄悄叹一口气:“我裸身而来建邺,本无仆人,大王犒赏亦寡,且多奉于东海太妃,自家府中寥寥数人,各司其职,实无多余。还请同方稍待半晌。”
比及粮食攒得差未几了,那就该去募兵啦。但是兵从何来呢?祖逖倒是给指了一条明路。
历代史家都以为自北而南,可呈破竹之势,自南向北,用兵常常不成――向来南边同一北方的,只要一个朱元璋,那还是趁着元朝当局正闹内哄的机遇,才气够一举胜利的。裴该对此是部分认同的,但他同时以为,直接南边王朝同一北方当然不大实际,但如同厥后的桓玄、刘裕那样,我一口气打到河南乃相称中去,应当不是绝无能够吧。
好不轻易老仆把吃的喝的都端上来了,纪友低头一瞧,竟然没有鱼,也没有肉……不过是些腌菜、糙饭,独一新奇的是一味竹笋,貌似是用油煎了,用酱调了,滋味非常鲜美。他连吃了好几口这类笋,赞不断口,裴该就说了:“虽得赐地步,尚无产出,鱼亦不肥,无以待客。唯得此笋,以秘法烹制(实在就是后代的油焖笋),同方如果喜好,便多食些吧。”
裴该宿世,一样一日三餐,偶尔4、五餐,此世裴家家声松散,则只准三餐。他在胡营中跟着那群大老粗一日两餐,就吃得很辛苦了,既到江东,如何还肯两餐呢?如此造作,不过演戏罢了。
从纪氏开首,而后裴该又连续向顾氏、贺氏、薛氏等筹借了粮、钱,不过数量都远不如纪氏――因为他们的根底毕竟不在本地,建邺城内存粮有限。王导为此还特地来扣问过裴该,说你要缺粮问我要……借啊,干吗去找那些南人?裴该笑笑,答复说:“我欲殖产,何如无本,故向南人商借。则我得本,彼失本,岂不宜乎?是先夺南人之箸,便利再夺其口中食耳。”
纪友几次推让,裴该只是不允:“同方(纪友)既过府,岂可不食而去?莫非是指责该不晓得待客之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