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1369 年-1415 年),江西吉安府吉水人,本籍山西太原府代县。他出身官宦世家,祖父解子元是元朝至正五年进士,曾任江西安福州判官、太史院校书郎等职,后被贬为广东东莞县尹;父亲解开科举提拔为二魁为监,五知贡举,元末明初时曾担负江西、广东等地乡试考官,回籍后重修鉴湖书院;母亲高深莹则是一名“通史乘、善小楷、晓乐律”的才女。
朱棣即位后,姚广孝遭到重用。永乐二年(1404 年)四月,他接管太子少师官职,教诲太子朱高炽、皇长孙朱瞻基。以后受命监修《明太祖实录》,又动员两千余人参与纂修《永乐大典》。
姚广孝(1335 年-1418 年),长洲(今江苏姑苏)人,因永乐二年(1404 年)明成祖朱棣赐名广孝。他出身于医学世家,家属世代行医,曾发愤读书考取功名,灿烂门楣,如果落榜则削发从佛。至正八年(1348 年),因为家庭再难供他读书,年仅十四岁的姚广孝,至正十二年(1352 年)正式削发为僧。
在编辑《永乐大典》来自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会聚一堂。医学范畴的名医王履,与精通手工技艺的匠人蒯祥常常交换参议。
朱棣即位后,解缙由从九品的翰林待诏升任为正六品的翰林侍读,不久与黄淮、杨士奇、胡广等七人进入文渊阁,成为内阁学士,参与朝廷首要政务,感化如同首辅。他前后受命担负重修《太祖实录》的总裁官、编撰《永乐大典》以及《古今列女传》。期间解缙晋升为翰林大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官品升为正五品,他与其他六人还获赐五品公服,他们的妻室也获得了徐皇后的访问。
不管是深藏在名山古刹中的贵重文籍,还是藏匿于官方的孤本手稿,都被他们不辞辛苦地一一网罗而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但要应对册本的散失、损毁、讹夺等重重困难,还要对海量庞大的质料停止经心的遴选、松散的清算和详确的订正。
为了确保大典内容的丰富性、权威性和全面性,编辑团队展开了遍及而深切的汇集事情。他们的萍踪遍及天下各地的藏书楼、书院以及私家藏书家。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即位后的第二年,即 1403 年,一项震古烁今的文明工程恢弘开篇——编辑《永乐大典》。
朱元璋将天下权力和财产分给26个儿子们,这在必然程度上表现了封建帝王家的特权和资本分派的不均。而解缙如许有才调且有进献的人,终究遭受悲惨结局,确切能让人感遭到封建朝廷的刻毒和无情。
《永乐大典》在正统年间正式被安排在文楼中。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卖力重录《永乐大典》的事情,吏部和礼部主持“糊名测验”,选拨出109位善书人,别的另有内府调拨的画匠、砑光匠、纸匠等,以及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别离卖力的柴炭、酒饭和“月米”供应等职员参与此中。
解缙平生,他的才调和聪明令人敬佩,但在庞大的政治环境中,终究遭受不幸,令人可惜。他的文学成绩在汗青上留下了首要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