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追光者 > 第176章 最大的藏书楼天一阁

我的书架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宁波军管会文教部领受天一阁,在尊经阁内设古物摆设所。国度领受后,加大了对天一阁的投入,扶植范围不竭扩大,天一阁的藏书从 1.7 万卷,看望获得了流失在外的 3000 多卷原藏书,又增入本地保藏家捐赠,古籍 8 万多卷后增加到 30 万卷,占空中积从 2 千平方米增加到 2.5 万平方米。

天一阁在《四库全书》编辑过程中,不管是在文献供应、修建设想还是藏书办理方面,都阐扬了首要的树模和鉴戒感化,《四库全书》的文渊、文源、文溯、文津、文汇、文宗、文澜七阁,均仿天一阁式样营建,清朝藏书家卢址的抱经楼,更是从内部布局到表面,完整仿照天一阁,由此天一阁更负盛名。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

其藏书以明刻本为主,特别是明朝处所志、明朝政书、明朝实录、明朝诗文集特别多,正视当代人的着作,颇具“厚今薄古”之意。

天一阁历经明清易代、《四库》征集、鸦片战役、承平天国及薛继渭盗书等各种灾害,不竭流失藏书。到 1940 年代曾一度仅存 卷,不敷顶峰期间的五分之一。

范钦按照郑玄所着《易经注》中的“天平生水,地六成之”之语,将藏书楼定名为“天一阁”。楼前还修有“天一池”,但愿借此引水防火。前人以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害”,而“天平生水”,水能克火,以是取名“天一阁”。阁四周对水,上通六间为一,中以书厨间隔,其下分六间,这类修建格式也表现了以水克火的寄意。

喜好汗青追光者请大师保藏:汗青追光者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1914 年,上海犯警书商陈立炎教唆盗贼薛继渭来天一阁盗书。白日睡觉,早晨盗书,以枣充饥,连续半月来回,所盗册本浩繁,被运往上海后,再以高价售出。后部分书被实业家张元济巨资赎回,藏于东方图书馆的“涵芬楼”,不幸的是,东方图书馆在抗日战役中被炸毁,藏书尽皆付之一炬。

藏书楼团体为两层砖木布局,采取“木布局不过露”的体例,四周的墙体均为砖墙,两端山墙封闭外露的梁柱并高出屋面一尺许,楼下空中铺设水磨方砖,屋面盖瓦铺砖,使木布局根基上被不燃的砖瓦所庇护,减少了木质布局直接透露在火源下的能够性。

天一阁建于嘉靖年间(1561年)的我国驰名私家藏书楼,也是中国现存汗青最久的官方藏书楼,有“亚洲现存图书馆之称。最早藏书名为“东明草堂”,但跟着藏书增加,亟需新的藏书空间,因而便制作了天一阁。

乾隆三十八年(1773 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 641 种,数量浩繁,包含经史子集各个方面,为《四库全书》的编辑供应了首要的文献根本。此中被《四库丛书总目》着录的有473种,在天下藏书家中进献最多,极大地丰富了《四库全书》的内容。

范钦(1506 年-1585 年),天一阁初创人。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范钦27岁考中进士。他在将近30年的为官生涯中,几近走遍半其中国,每到一地都会留意汇集本地的公私刻本。

推荐阅读: 修仙,至苟则无敌     贞观唐钱     原始大酋长     惹火枭妻:老公,安分点!     系统的异界刷装店     猎户家的小妻宝     修炼从夺舍开始     穿行在仙侠世界     豪门掠情:总裁大人极致爱     嘴炮秒宇宙     绝世丹尊     反派之神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