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爷,这苞米长的真好。”
因为赶时候,话也没有再多说,就赶车往村头走了。等走到丫丫大舅家门口的时候发明大门是关着的,一探听才晓得丫丫大舅家一家昨个全都去了丫丫大舅妈娘家,现在看来是还没有回。
有的人家直接在山上就把玉米掰好,然后套车拉玉米,再拉秸秆。有的是直接割玉米和秸秆,一起拉返来,在家里掰玉米。丫丫家一向是前一种。
“我娘集市上买了一堆碎布头,我就挑几个都雅的,筹算给宝哥做个肚兜。”娟姐说着就把做到一半的肚兜对丫丫比了比,“等做好这个,我给丫丫也做一个肚兜。”
收秋了,最早收的是玉米。
大人上山,家里剩下的就是几个孩子,宝哥还小,起得早,刚吃过饭就在赵老太太屋里睡回笼觉。丫丫回西配房看小小,又是喂奶,又是换尿布。
说着丫丫娘抱着小略坐在车后座,一家四口赶着车往家走。
收秋时节,家家大大小小能上山的都上山去了,上午村庄温馨的很。不一会,赵家大爷赶着一车玉米返来了。赵家大爷把玉米卸在一早就清算好的苞米楼子里。
宝哥睡醒以后就跟着娟姐来西配房,娟姐手里拿着针线活,坐在炕被骗真的做着针线。
吃过饭已经下午两三点的工夫,丫丫爹看着活计做的差未几,就和丫丫四姨夫筹议着回家去了。
“一会咱赶车路过,进屋打声号召应当就好的。”现在日头已经西下,到家是要黑天,迟误不了多少工夫。四妹夫家离得更是远,顺道在门口停一下打声号召就算了。
赵老太太让做高粱米水饭,菜是豆角土豆。
“不消的二姐夫。”于瑶听了赶紧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干粮和水,“我和景哥两个筹议了,家里的屋子和炕现在都弄好了,我俩个明天就去把地里的玉米掰了,用袋子装了抗返来。”
丫丫笑笑,谢过娟姐,就凑畴昔看娟姐的针线活。别看娟姐七八岁,针脚倒是精密,缝的肚兜倒是不差,“娟姐这花也是你绣的吗?”丫丫看肚兜上有朵绣花,指了指问娟姐。
“玉米现在还能再上上浆,地里长几天还能多办理粮食。再说,你俩用袋子背,得背到啥时候。”丫丫四姨夫也跟着说,“这事你四姐也和我说了,我家地少,弄完也过来帮你们把粮食弄家来。”
“这大早晨的,咋抱着孩子来回转悠。”
赵家大爷一车一车的往家拉玉米,丫丫看日头挺高,把小小哄睡以后,让宝哥谨慎的看着,就和娟姐去主屋筹办午餐。
丫丫笑着夸娟姐绣的都雅。
“也行,”丫丫四姨夫想了想:“这个时候赶路归去到家也得黑天,路过门口,出来说一声。估计年老迈嫂子也能了解,不会太挑理。”
丫丫爹看了看村头,“是你娘,抱着孩子,你娘估计今儿个咱得返来,在那等着呢。”说着用鞭子悄悄的拍了毛驴两下,公然毛驴走的快了些。
“二姐夫,咱是不是还得去大哥家打声号召,说一会咱就家去。”
因为本年有了弟弟,丫丫也就不消上山掰玉米,而是在家看孩子。赵老太太怕丫丫一小我看不了,就让娟姐和宝哥也跟着在家,一起看着小小和宝哥两个。不过量了一个活计,就是每天中午和早晨得丫丫和娟姐做饭。
“按理咱得去看看。”丫丫爹想了想,毕竟是本身的大舅子,来时虽说去看了,但是走时打个号召也是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