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城的贩子坊间,王钦文老爷子家可谓王谢望族,备受恭敬。常日里,邻里间唠起家常,三言两语间,总能扯出他家阿谁姓王的马夫。老王,大名王福生,实打实是苦水里泡大的乡间汉。家中几亩薄田,位置偏僻、泥土瘠薄,遇上风调雨顺的年景,收成才勉强够糊口;如果老天爷一闹脾气,来场水灾、涝灾,那可就颗粒无收了。没农活时,他便进城给人打长工,脏活累活全揽下,或是窝在牲口棚里,拌料、刷毛、清粪便,活儿又臭又累,人为却少得不幸,挣来的钱,也就够一家人吊着命,不至于饿肚子。
初至崂山道观,王福生仿若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眼睛瞪得滚圆,尽是震惊与别致。层层云雾似轻柔的薄纱,悠悠环抱山间;道观朱红大门寂静厉穆,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檐下铜铃随风轻晃,收回清脆声响;道人们一袭青衣,行动轻巧得好似踏云而来,超凡脱俗,周身披发着安好平和之气。王福生一起探听,寻到观主跟前,“扑通”一声双膝跪地,额头重重磕在石板上,连磕好几个响头,扬起一片灰尘:“师父,求您收下我!我实在被这尘凡磨难折磨得没了活路,一心想离开苦海,修成正果啊!”观主目光如炬,细细打量一番面前这个狼狈却眼神灼朴拙心的男人,微微点头:“既入我道门,今后便要严守清规,用心修行,不成有半分懒惰。”王福生如获大赦,眼眶泛红,连连应是,自此开启了冗长又波折的求道生涯。
而后十七八年,老王完整没了音信。采药人偶尔嘟囔:“我瞅见个像人的身影,浑身毛,跟猴子似的,怕是那王福生哦!”“大半夜的,山里还传出诵经声,空灵得很呐!”新城百姓茶余饭后,群情不休。有人双手合十,满脸笃定:“王福生指定成仙成仙了!”也有人嗤笑一声,撇嘴道:“哼,怪人一个,白瞎了日子。”
只是夜深人静时,母亲那佝偻肥胖的身影总会闯进梦里。“儿啊,啥时候回家?娘想你。”母亲的念叨仿若紧箍咒,扯得贰心疼落泪。一番狠恶的内心挣扎后,王福生毕竟放不下俗世牵挂,决定下山归家。
在家的日子,虽说渐渐规复了吃熟食的风俗,可王福生对石头的执念涓滴不减。用饭时,他冷不丁就取出块白石,旁若无人地咬起来。老婆见状,急得直顿脚,眼眶泛红:“当家的,你别吃这玩意儿了,怪吓人的!”王福生赶快安抚,悄悄握住她的手:“娘子,别怕,我吃了这么久,身子结实着呢,还能咂摸出味儿来呢。”说罢,对着日光打量石头,“这块,微甜带点涩,跟咱后山的野果子似的。”邻里们猎奇心作怪,经常递来分歧石头让他品鉴,一来二去,大伙见他吃得安然无恙,竟也风俗了这奇怪事儿。
喜好聊斋狐妖传请大师保藏:聊斋狐妖传小说网更新速率全网最快。
长年的劳作,在王福生身上刻下了深深的陈迹。陈旧衣衫打着数不清的补丁,层层摞摞,像是块百衲布;双手粗糙干裂,掌心充满老茧,摸上去比老树皮还硬;脸上皱纹横生,沟壑里藏满糊口的怠倦,唯有那双眼,黑漆漆、亮晶晶,透着乡间人的朴素与刚毅。
又是一年春日,山花烂漫,漫山遍野如打翻了颜料盘。年青后生赵轩被糊口逼得走投无路,做买卖赔得底朝天,科考又屡试不中,听闻王福生的故事,怀揣一丝但愿踏入崂山。行至深山,云雾骤起,白茫茫一片,啥也看不清。恍忽间,他瞧见个毛发披覆的身影,正席地而坐,打量白石。赵轩心跳如鼓,手心沁出盗汗,轻声唤道:“前辈,但是王福生?”那身影未答,转眼隐没在云雾中。赵轩呆立原地,回味很久,似有所悟,自此,崂山又多了位求道者,踏上追随自我、超脱尘凡的漫漫征途,老王的故事,也在悠悠光阴里愈发奥秘悠远,鼓励着厥后人在求道之路上不竭看望、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