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来姓冷,小时候父亲曾对他说过家谱来源,乃是西汉末时驷望忠侯冷广的先人,冷广身后,其子冷何齐秉承,到新莽时落空爵位,子孙便在陕西散居。祖父冷谦曾随太祖高天子朱元璋起兵,年过百岁,暮年遗下一子,便是父亲。
这一寻便是三日,终究天不负人,只是待寻到杨僮之时,那玄参已被杨僮当萝卜吃下肚中。樊义见杨僮半死不活,自知有力救治,听闻聂游尘乃玄香谷人,知其那是一个江湖上以医道闻名的门派,便将杨僮为保护杨府被东厂逼迫鞭挞的颠末论述一番,并拜托聂游尘医治。聂游尘也感此子本性忠贞,便将杨僮带回玄香谷,直至本日。
聂游尘哈哈一笑,道:“我道师兄所谓何事,原是为此,自古有先生怒斥弟子怠惰因循,偎慵堕懒,那有师父责备弟子朝乾夕惕,好学不倦的事理?此话如果让我家那玲儿丫头听去,还不整日里找那些师兄妹嬉耍,影子儿都看不着了。”沈啸风听得师弟笑话,也不辩驳,道:“但愿是我多虑了,我只是觉的此子眉锁愁云,脾气有些太固执愁闷了。”
只是父亲从不对他细说此中颠末,再加他当时年幼,也未挂怀。现在想来,对本身父亲倒是知之甚少。冷凌秋三字乃是父亲从‘冷若凌霜凄似秋’当中提取而来。现下回归本名,念及父母及杨家,心中不免又是一阵难过。
聂游尘大笑一声道:“提及这事也是机遇,你可知江湖上有一秒贼,唤着‘三手神仙’成不空,这古蟾便是他送与我的,当时他被仇家重伤,目睹不能活了,刚巧被我遇着,便脱手救他一命,他戴德之下便将这古蟾送我作谢,想必这只古蟾便是他从皇陵盗出的罢。”
冷凌秋回到东厢院,从怀中摸出素签,只见上面尽是蝇头小楷,此中一页‘标幽赋’三个字位列正中,上面便是注释,开篇便是“挽救之法,妙用者针。察岁时于夫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真假,须向经寻。”
本来这名叫凌秋的少年便是那年被曹少吉追杀逼迫跳崖的杨家书童,杨僮。而这皓首老者便是玄香谷第七代谷主沈啸风,而那长髯老者,自是他同门师弟聂游尘,他二人与其师妹夏紫幽合称‘东越三圣手’,乃东越玄香谷的擎天巨柱,一身武学医道自不在话下,那日聂游尘带着弟子洛半夏寻访奇药‘血玲珊’时,可巧碰到落下山崖已奄奄一息的杨僮,聂游尘医者仁心,天然不会晤死不救,正为他一番施为之时,刚巧樊寄父子和杜刚也来寻杨僮尸首。
公然是一篇行针要诀,再往下读,“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端庄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要识迎随,须明逆顺。”却又讲到满身经络走向。冷凌秋读到这里,想到本身满身大穴被锁,不由心有戚戚。但细想之下,倒是心头一暖。
那日正逢曹少吉欲对樊义樊瑾痛下杀手之时,杜刚俄然赶到,曹少吉知杜刚修为不在本身之下,见势不成为,只得逃遁而去,樊瑾父子心悬杨僮,也未追去。他三人念及杨僮忠义之心,不谦让他暴尸荒漠,加上樊瑾包裹也随之落下,包裹里的‘千年玄参’乃是三人此行目标地点,自不肯舍弃。便下山来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