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见舅姑。时下,妇女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结婚后的第二天凌晨,新妇夙起、沐浴,端着盛有枣、栗和腶修(捣碎加以姜桂的干肉)的竹器到公婆寝门外等候。“枣”取夙起之意,“栗”取颤栗之意,“腶修”取抖擞之意。
亲迎。新夫亲往迎娶新妇。
刘备奶名三墩。乃是在本家排行第三。取字时,恩师用的倒是全部陆城亭刘氏宗族的排行。明显别有深意。
刘备及冠。称呼也要改。少君侯改称:君侯。少主亦改成主公。
万一四位大儒,一时心血来潮,取了别的字,难道不美。
好个‘天下公孙皆一家’。
问名。纳采后,问得女方之名,以便占卜结婚与否、休咎如何。《仪礼·士昏礼》:“宾执雁,叨教名;仆人许,宾入授。”
一夜醒来,便是成妇之礼。
排行也不限于‘伯、仲、叔、季’。嫡长为‘伯’。庶长称‘孟’。另有‘元’,亦是宗子之意。
交拜礼。伉俪交拜,浅显齐民在青庐(饰青幔的屋子)内停止,刘备乃是列候,故而多用玄红二色。
玄德二字,公然是恩师所赠。
《仪礼·士冠礼》:“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甫是丈夫之美称。孔子为‘尼甫’,周大夫有‘嘉甫’,宋大夫有‘孔甫’,是其类。甫字或作父。”
同牢礼。《昏义》说:“共牢而食、合卺而饮,以是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几案上设三品荤菜,这些荤菜即称为“牢”。新婚佳耦席前,摆着主食黍和稷及一些调味品,但荤菜独一一份,放在两人的饭菜之间,供佳耦一起食用,称为“共牢而食”。
此俗发源于汉朝。《事物原始》:“李夫人初至,帝迎入帐中共坐,欢饮以后,预戒宫人遥撒五色同心花果,帝与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果多,得子多也。”将五色果撒向帐中,帐中的武帝与夫人以衣裾接往怀中,其意便在于感到五色果的生殖力量,得以早生贵子。
取字的法则,自不消说。自周朝以来,取字凡是为“伯某甫”。此中‘伯’乃是排行。详细是: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某甫’乃是对男人的尊称。某是表字的设代。
合卺礼。前人饭后要“酳(yìn)”,就是以酒漱口,既为洁净口腔,亦有安食感化。“酳”有三次,称“三酳”。婚礼中三酳的酒器,前两次用爵,最后一次用卺。所谓卺,就是将匏对剖而成的瓢。新婚佳耦各执一片而饮,称为“合卺而饮”。同用一个葫芦喝酒,然后互换。葫芦苦涩,盛酒甜美,意为伉俪二人今后同甘共苦。
成妻之礼不消说。
请期。男方择定结婚谷旦,正式商定女方,以雁为贽见礼品。《仪礼·士昏礼》:“请期,用雁。”郑玄注:“夫家必先卜之,得谷旦,乃使使者往辞,即告之。”
庙见成妇。婚后三个月,夫家择一日,率新妇至宗庙祭告先人,以示该妇今后正式成为夫家成员。
公孙氏却点头。
纳征。男方遣使者向女家纳聘以订婚。《仪礼·士昏礼》:“征,成也,使使者纳币以结婚礼。”纳征今后,婚姻进入正式筹办阶段。
结发礼。便是把新夫新妇的头发各剪下一缕包在红色锦囊里,即意味两人今后是伉俪。苏武有诗云:“结发为伉俪,恩爱两不疑。”此乃“结发伉俪”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