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非窦大将军兵败都亭,身故族灭。有窦太后临朝称制,陛下或真能如复兴铸剑,成为可贵有道明君,也说不定。
窦太后垂帘称制,时候不长,不满一载。然却有一事,足以称道。便是力排众议,助段太尉平百年羌乱。刘备曾获段太尉《平羌手札》。此中对窦太后颇多溢美之词。时羌人败而愿降,大汉比年交战,亦国力空虚。便是凉州三明之张奂,亦上疏,欲招降羌人。段太尉怒而抗辩。窦太后遂纳其言,诏射中藏府调拨款项彩物,增助军费。助段颎逢义山一战而胜。终平百年羌乱。
右丞耿雍乃少大哥友,深知蓟王本性:“主公当世雄主,令媛一诺。若订立婚约,自不会等闲毁约。以十年长约,结二家之盟。乃为董氏外戚长远计。”
忽觉面善。刘备昂首细看,不由一愣:“程大人。”
王太妃悄悄点头,却语透深意:“永乐太后为董氏一门长远计,结十年之约。‘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诸君抖擞,十年再看。”
“老奴伸谢王上。”程璜肃容下拜,五体投地。
居高远眺,洛阳城气象万千。见刘备耸峙台上,举目四望。程璜亦含笑肃立,不置一语。
“臣觉得。此举,亦为衡量之策。”蓟都尹娄圭一语中的:“窦太后与何皇后,前后攀亲我主,贵为大汉三宫之一,永乐宫自也不甘人后。”
“虽与太妃素未会面,却神交已久。遐想当年,二八之华,十月怀胎,一朝临蓐。一家三口虽不敢称丰衣足食,却也衣食无忧,其乐融融。何如先夫早亡,剩我孤儿寡母,暗澹度日。解渎十里,地窄民寡。丰年尚可足食,何如比年水患,乡民流徙他乡,不幸我母子,困保守宅,整日辘辘饥肠,常分食一杯菜羹。宏儿聪明至孝,贵为汉室嫡宗,却整日为三餐所愁。天不幸见。一朝即位,贵为天子。然,昔日各种,历历在目。终不敢忘。常言,母子连心。想来,太妃亦如我这般着想。
时过境迁,再谈此事,已偶然义。
“臣等,服从。”百官拥戴。
长乐少府程璜寻机进言:“正如王上所言,太后今不过三十有四。论福寿绵长,再有十九年,易耳。”
“臣,刘备。拜见太后。”
大汉三宫。两位太后已前后觐见。还剩刘备最不肯见,又不得不见的何皇后。
“繁华终老。”程璜躬身答道。
“长命百岁……”窦太后虽言止,却意无尽。
“恰是老奴。”程璜笑不露齿:“王上别来无恙乎?”
窦太后这才回神:“王上但有所需,固然言来。孤家寡人,又何惜此身。”
夏去秋来,暖阳偏悬。
换言之。百年战役汉羌,决胜之年,正因有窦太后垂帘称制,段太尉才气功德美满。
“尚可一用。”短短数语,毫不游移。程璜将礼单,转呈帘内。
群臣皆看向帘后王妃公孙氏。蓟王后宫添人入口,作为正宫王妃,当一言九鼎。
再昂首,刘备已拾级而下。
“此乃臣义不容辞,分内之事。”刘备再拜:“闻陛下重修永安宫,为太后寝宫。臣亦多欣喜。宫内所需,臣已命人抓紧制备,待太后寿辰,当可齐备。”
“臣,服从。”刘备辞职。
今汉自先帝以来,灾异频生。我儿初亲朝政,便遇黄巾大乱。今百废待兴,忠臣志士,当同心勠力,共赴国难。蓟王乃汉室宗亲,天纵英才。帮手我儿,复兴炎汉。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