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流放后,我靠农学知识带娃基建 > 第176章 二郎要成亲了
苏溱表情有些庞大,周二郎在她眼中也就是个高中生年纪,离结婚,还早得很。
但在这个期间,二郎确切到了传宗接代的年纪。
苏溱心中吐槽,面上还是保持着笑容。
“周大娘要给二郎寻亲了?”苏溱目露惊奇,时候竟过得这般快,眨眼间,阿谁十三岁的小男孩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
“是啊!再过半年二郎就十六了,先寻亲,定下人来,到时候再商讨结婚的日子。”赵暮从帐本上抬开端来。
“苏娘子不必客气,阿厄也是收了学费,在其位谋其职。”
这仙岩水泥坊都优先做各地府衙的官路买卖,只要极少有门路脱手豪阔的朱门才气请水泥坊的伴计来修一条巷子。
苏溱又从闽省搞来一批甘蔗,想要做甜品,红糖的产量就得跟上。
正月没畴昔几天,宗秦厄便带着奴婢返回,苏溱天然要好好接待一番,这一年她也发明了,这位宗先生大有来头,且学问与教养皆是一流,情愿留在这乡间给农户孩子传授知识,都是这些孩子的福分。
拉倒吧!这书院一年的学费,恐怕都买不了你身上一条腰带的。
汤玉山在《百医册》正式完成后,便筹办解缆回安省,他来县岩也整整一年,这一年,每月都有家书催他归去,此次归去,汤玉山足足带回了百本《百医册》。
“挺好的,之前二郎家的环境,别说娶妻生子,便是扶养周大娘过年的药材钱都掏不出,现在二郎也算是十里八乡的好儿郎了。”
苏溱再次埋头扎进田里,豆油坊和水泥坊买卖越做越大,从最后的小商贩,已到了富甲一方的朱门氏族都派得力管事前来商讨买油,铺水泥路好的买卖。
这书出世不过一月时候,便传出微弱的风声,不但是大夫们梦寐以求,便是氏族大夫都争相收取,暗盘上能卖出百两天价。
年后,万物复苏,气候渐暖。
上了一年书院,傅媛也体味到了学习的艰苦和无趣,小孩子总想着能多歇息多玩,傅媛虽说比平常小孩懂事,但骨子里也只是个十岁小娃。
苏溱收到这动静时,心中的不安更加严峻。
“蜜斯,您再多忍耐段光阴,二蜜斯在东宫职位还无人能撼动,您固然放心。”之前梁府的家仆再次找上苏溱。
是看在她现在的操纵代价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