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点点头,半晌说道:“有个事,圣上册封的阿谁东宫淑女,朝鲜的宜宁公主,已经在大宁卫。圣高低旨让尽快进京,大抵新年龄后就能到”。
宁国公主比马淑仪大六岁,虽是长辈,自幼一起承欢马皇后膝下,特别要好。马淑仪嫁入朱家,两人更觉亲热,固然一个好动一个喜静,倒相安无事做了闺中好友。
宁国公主立即喜笑容开,嘴里却嗔道:“这小我,谁让他来的,真是的,可贵我们娘儿们说会儿话”。
孙援是内侍,二十来岁年青力壮,一会儿就奔了出去。见马淑仪等着,赶紧说道:“娘娘您等着,小的立即摘下来。”说着人已经爬到了树上。撩起衣衿为兜,手势缓慢,不一会儿已是半兜。
宁国公主有些游移:“就是阿谁父皇册封的东宫淑女啊!前次说失落了的”。
马淑仪有些好笑:“是,刚才驸马才来接走”,说着看了看朱允炆。
马淑仪不由得赞道:“皇姑,你这一身可真都雅!”
宁国公主像是看出了她的疑问:“她是朝鲜国贡来的秀女,父皇但愿和朝鲜不要肇事,说是有关铁岭甚么的”,说着又安抚道:“一个番邦的女子,不定如何蛮横卤莽呢。允炆不会喜好的。你不消担忧”。
侍琴近前问道:“娘娘,桂花是拿去晒干吧?”马淑仪见她手上一个竹箩,装满了桂花,难为孙援如何摘的,点点头:“拿去晒干。殿下返来了吗?”
马淑仪抬头看着又是欢乐又是担忧,侍琴在树下不断地叫:“哎,你谨慎点儿!” 侍琴是马家的家生丫头,陪嫁进了东宫的,这一晃也有六年了。
宁国公主拊掌笑道:“好吃!多做一点,到时带一点给父皇。”又昂首冲孙援叫道:“多多摘些,我要做个枕头。”
马淑仪笑着迎上施礼:“晾干了做桂花糕,桂花糖。”
正说着话,侍琴跑出去:“驸马来接公主了。在厅上等着呢”。
朱允炆在石凳上坐下:“今儿天好,路上好走。你做甚么呢?”探头看看侍琴的竹箩:“摘桂花?”
宁国公主顺势站了起来,往厅上走去:“我走了,明儿再来看你。”话没说完人已经去得远了。
当上马淑仪笑道:“皇姑!如何这么说?谁惹着你了?”
中秋刚过,四周飘着桂花的香味,清幽绝尘,又浓烈远溢。‘暗淡轻黄体轻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和月饼,螃蟹,黄酒一样,都是江南中秋的意味。
宁国公主笑笑:“现在还好啊,但是不晓得哪天就不好了,我先备着。”
马淑仪不解:“驸马那么好一小我,文武双全,圣上都赞他的学问,你还嫌不好?”
宁国公主低头捻着衣角,沉默不语。满头的珠翠在阳光下闪亮,脸上的胭脂菲菲红红,和红色的衣衫交相映托,繁华富丽。
朱元璋后代浩繁,除了亲子养子,亲生女儿也有十六个。此中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是马皇后生的,比别的庶出的公主天然分歧。特别宁国公主边幅出众脾气灵巧,最得朱元璋宠嬖。本来没驰名字,六岁的时候吵着要,朱元璋被磨不过,随口叫做“如画”,既赞女儿端倪如画,也是但愿本身江山如画。(以朱元璋有限的文采,此次起名算是可贵的对劲之作,看看他儿子们的名字,自朱标开端,一堆木头……) 待如画及笄以后,朱元璋特地亲身遴选了汝南侯梅思祖的儿子,当时天下公认的大才子梅殷为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