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李贞不中计,李泰顿时有种一拳打到空处的感受,很有些子不欢畅,可又不想因小失大,强自压下了心中的知名火,邪笑着说道:“八弟,你可晓得那侯君集、侯尚书背后站着的是谁?”
如何个屁!你小子跟老迈就是一个德行的货品,都***不是啥好东西,怪不得今后老爷子将你两个一并废了,啊,有了,嘿嘿,你们俩要斗,咱就让你们斗得更狠一些好了!李贞心中一动,突地想起了个主张,立时笑了起来道:“四哥,转眼就是三月了,呵呵,阴雨天就要来了,瞧这几天热得,唉,这亭子间虽是通风,可毕竟小了些,人一多,还是闷得够呛。”
“四哥,朝廷决意治典当然是件功德,于治典之人也大有好处,不过嘛,这好处却大不到哪去。”李贞笑了一下道:“历朝历代均有治典之举,可到了现在,又有几个主持治典之人的大名传播下来呢?怕是少之又少罢,如果万一治典不当,错误百出,反倒是画虎不成反类犬,贻笑方家耳,故此,四哥何必去趟那趟浑水呢?”
“哼!”一听李贞的话仿佛不想帮手的模样,李泰的脸顿时耷拉了下来,从鼻孔里出一声冷哼,满脸子愤怒之色,也不开口,只是恨恨地盯着李贞,好半晌以后才算是压住了心中的肝火,冷冷地说道:“八弟莫非是筹算帮老三?嘿,老三能给你啥好处,一个野……”李泰本来是想说野种来着,可俄然免得面前这个李贞也是庶子,立时将阿谁种字吞了下去,不再多说,只是嘲笑连连地看着李贞。
贞观七年三月初五,越王李泰上本章,言明大唐疆界广宽,然地理山川不明,于治国倒霉,要求撰写《括地志》,即按都督府和州县建置分别,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详载各政区建置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民风、人物、掌故等,以资治国之大用。上大悦,传诏准李泰所奏之事,答应李泰在王府置文学馆,得以自引学士,编撰该书,所需统统由卫尉供帐,光禄司供应饮食,并准李泰调阅各州县地志,变更各地人手,务求尽善尽美。
妈的,这帮嫡子都***一个德行,老迈是鸟人,你小子是王八,就连老九也是个小兔崽子!李贞最见不惯的就是这帮子嫡子们的自高高傲,在内心头恨恨地将三个嫡子十足骂了个遍,不过脸上倒是暖和的笑道:“四哥曲解了,小弟跟三哥不熟,哪有不帮四哥跑去帮三哥的理。”
***,这小子在玩啥把戏,一副卖关子的模样,可爱之极!李贞表情糟到了顶点,哪故意机跟李泰玩猜灯谜的把戏,再说了,上回甘露殿之事李贞早就在悔怨不该提那些个狗屁四书五经的,这时节听李泰提起这等烦苦衷,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恨不得给老四几个大耳光的,不过嘛,李贞个儿不大,城府却并不浅,压根儿就没将肝火带到脸上来,只是淡淡地笑了一下,既不解释也不开口扣问。
嘿嘿,如此粗浅的教唆诽谤之计都玩得出来,可见老四这小子程度真是不咋地,跟老三比起来还真是差了不长幼。谁的人?妈的,你小子既然这么说了,那一准不是你的人罢,不是老迈那傻逼的人就是老三的人,嗯,应当是老迈的人才对,老三的人虽多,可全都是些虾兵蟹将罢了,以侯君集这等大人物就算要投奔也只会在老迈跟老四之间做个定夺。李贞淡淡地笑了一下,还是不开口说话,不过模糊间已经猜出了侯君集的背景。